“如果课堂是一片星空,那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如何让每颗星星都闪烁出自己的光芒?”3月24日,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围绕“学习品质涵育:让素养在课堂中生长”这一主题,为来自河南邓州市和桐柏县的50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呈现了一场生动的教学实践。桐柏县教体局季局长、邓州市教体局张科长亲临现场,共同参与活动。
上午,活动以《蜘蛛开店》和《花钟》两堂课例为依托,借助《课堂学习品质观察量表》,深入剖析学生学习品质,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蜘蛛开店》的课堂仿佛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周老师化身“童话引路人”,邀请蜘蛛“登场”,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环节,周老师别出心裁,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绎等方法,帮助学生轻松认识“店”“寂”等生字。故事梳理阶段,孩子们紧跟蜘蛛的脚步,走进它的商店。他们认真揣摩蜘蛛在开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且能够通过朗读时语气的起伏变化,生动地传达出故事角色的情感。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故事的参与者。
《花钟》的课堂同样令人眼前一亮。课堂以一段美轮美奂的鲜花盛开视频拉开序幕,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仿佛将他们带入了五彩斑斓的花海世界。在朱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孩子们用一个个优美的词语描绘眼中的花海,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初读课文时,他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寻找“花钟是什么”;默读时,又学会圈画花名与开放时间。这看似简单的圈画动作,实则意义非凡,不仅帮助孩子们理清了文章脉络,还让他们学会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培养了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
这两堂课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多种学习品质的培养。课堂上,孩子们在“慧回答”方面表现出色,他们联系生活经验分享感受,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在老师的引导下,“善提问”与“敢补答”的氛围愈发浓厚,孩子们逐渐敢于表达心中疑惑、积极补充答案,思维活跃度极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倾听”的品质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认真倾听同伴观点,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沙龙讨论环节,观察小组的老师们围绕《课堂学习品质观察量表》,从“善提问、慧回答、能倾听、敢补答”四个维度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入剖析。大家肯定了这两堂课在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方面的诸多闪光点。《课堂学习品质观察量表》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通过实时记录和精准范例,助力教师系统观察学生课堂参与质量,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有力依据,打破了传统“讲述式”课堂的局限,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与老师、文本、同伴多方对话的过程。
下午,首先是赵岚副校长带来《过优雅而从容的童年生活》的讲座,为河南邓州和桐柏的50位骨干教师展现学校育人图景。赵校长从学校沿革讲起,建校初期是一所村小,规模小、设施简,但教育者满怀热忱。此后,学校不断发展,在课程改革上大胆创新,重视师资建设。赵校长说道校园文化是学校灵魂,学校以“优雅、从容”为理念,打造人文与艺术交融的环境,小径、长廊、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在学生学习生活上,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课堂上,教师用多样教法激发兴趣;课外,学校提供丰富课外活动,学生可依兴趣加入社团发展特长。
紧接着,杨树亚书记执教《跳水》一课。课堂紧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展开教学过程。在人物教学环节,杨书记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梳理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人物在故事中的定位与作用。在情节教学方面,杨书记聚焦孩子的“三险”以及水手的“三笑”,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孩子遇到的这三次危险究竟是谁造成的”。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做过像猴子、孩子、水手或者船长那样的人”,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促使学生在思辨中实现认知的进阶。最后在环境教学方面,留下悬念“为什么文章只有风平浪静一处环境描写呢”,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
最后,江腾飞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深耕细作,共育芳华》的精彩讲座。讲座围绕课改、教研、发展这三大核心板块,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在课改方面,江老师分享了前沿的理念与实践经验;教研环节,他强调了团队协作与深入探究的重要性;谈及发展,他着眼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江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际案例支撑,让与会者对课改、教研以及学校语文组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
此次活动中展现出的学习品质在课堂中的生动样态,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高品质课堂应以生为本,不断拓宽和延伸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素养和精神的共同成长。(撰稿:李婷 编辑:王薇 审核:江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