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下午,建邺区幼小科学衔接教学研究活动在南师附中新城小学举行。教师发展中心季慧敏校长、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艳老师、幼教教研员李旭老师、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杨树亚校长莅临指导,全区小学、幼儿园部分教师参与学习。
活动伊始,新城小学陈媞媞老师带来幼小衔接示范课《大小多少》。陈老师创设趣味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建立了汉字音、义、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快乐识字。陈老师还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初步认识“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整个教学过程活跃而高效。
随后,来自新城小学的周明月老师执教了一年级数学《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一课。周老师通过设计情境,充分利用学具,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初步体会合的思想,初步认识加号及加法的含义,渗透加数位置交换,结果不变的思想。教学流程层层递进、妙趣横生,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紧接着,建邺实验幼儿园吴晓婷老师带来了大班数学录像课《夹包跳(测量)》。吴老师引导幼儿通过用积木首尾相接的活动,进行自然测量,在多次测量后发现同等距离内,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反向函数关系。活动设计源于幼儿游戏中扔沙包比输赢的实际问题,又回归于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用脚测量幼儿园跑道宽度等,学生思维在活动中发展。
三节课后,建邺实验幼儿园的袁红艳园长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准备”》。袁园长就幼儿园目前一日作息安排,游戏与学习环境的创设,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和大家进行了交流与分享。袁园长结合《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以及小学低年级活动开展现状,分析了幼小双向科学衔接的方向和幼小联合教研的契机,带给听课老师很多思考与启发。
最后,教师发展中心季慧敏校长、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艳老师、幼教教研员李旭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与指导。
季校长根据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任务和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区别,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此阶段孩子的发展水平;第二、坚持零起点教学;第三、认真学习《小学课程标准》,不盲目拔高教学要求;第四、科学的作业设计与个性化的作业辅导相结合,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效果。
刘艳老师指出,我们要弄清区别,找准定位。幼儿园的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在体验中积累经验,而小学数学则要经历从积累数学体验到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可以开发设计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薄弱项,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由具体情境到建立抽象概念的过程。
李旭老师呼吁小学教师要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另外,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可以加强合作,进行课例研究,同一课的内容,双方可以各自形成课例,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相同的认知,真正达成幼小科学衔接。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幼小科学衔接的指向和策略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相信在日后的探索和实践中,一定能取得更多的收获和成效!
(信息员 赵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