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健雅课程”内涵建设,新学期,学部提出每个教研组开设学科特色项目。语文教研组的特色项目是《12岁以前的语文》和儿童诗。3月19日上午,语文组“童心润诗韵,创意启思潮”主题研讨活动如期在录播教室举行,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诗歌教学新路径。李婧、王娜两位教师以诗歌为媒介,引导学生在童诗创作中展现童心,开启创意思潮。
四年级李婧老师执教《为你写诗》,以“动物朋友”为切入点,构建了充满趣味的诗歌课堂。学生分享了诗人描写动物的诗歌,通过小组互读交流,深刻体验诗歌的魅力。李老师还展示了自创诗歌《看,小鸟》,通过“猜小猫活动、配图画”等互动方式,鼓励学生记录与动物相处的点滴,将文字与画面结合,让童心在诗歌创作中自然流淌。最终,通过赏析金波诗作《小鹿》,学生模仿片段创作,在课堂互评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王娜老师带来了《把春天写进诗歌里》,以“春”为线索,结合AI赋能教学,串联起诗歌赏析与创作的奇妙旅程。课堂从学生分享春天的诗歌开始,通过赏析高洪波诗作《我想》,挖掘“想象奇特”的创作秘诀。师生配合诵读、名句引思、AI智能点评,深化学生对诗歌想象艺术的理解。小诗人挑战环节,学生在仿写、改编与创作中,实现了从知识接受到实践创新的跨越。
教学展示结束后,语文组进行了深度评课研讨。各年级教师围绕课堂细节、年段教学差异及诗歌教学策略展开了讨论。有教师就教学环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还有教师聚焦年段特点,探讨了不同年段学生诗歌创作在指导策略上的差异。课程处朱兆明副主任指出,诗歌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构思和创作,在培养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的基础上,要把方法交给学生,在品读和修改中进行精雕细琢,从而感悟诗歌的独特韵味与魅力。顾晓燕副主任表扬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本身就是一首诗,肯定了教师在教学儿童诗之前,自己先创作下水文。余洁副主任建议老师们在教学环节和策略上再细化一些,帮助更多的学生建立创作诗歌的自信。
最后,课程处邱明莉主任从教学策略层面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儿童诗教学一要关注读,二要关注写。读,既有教师的海量阅读,也有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教师在大量阅读儿童诗的基础上,才能为儿童选择适合朗读的诗篇。指导学生创作诗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段特点,适当降低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邱主任提出的建议及结合自身诗歌教学体验的分享,为教师们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专业指引。
本次教研活动,既展现了“百思课堂”的教学理念,也为诗歌教学注入了新思考。未来,老师们将继续深耕诗歌教学,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超越,让诗韵润泽童心,让创意点亮课堂。
(撰稿:程紫薇 编辑:周亮 审核:邱明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