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作业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第二盟区的老师们线上教研,观看了来自江东门小学的邵明月老师、金陵河西的余婧婷、顾海利老师的精彩展示课和华红娣主任有关作业设计的专题讲座。
第一节课由余婧婷老师执教三年级第六单元《Colors》。余老师以一首颜色有关的歌曲开场,活跃了课堂氛围。随后,余老师将人偶引入,学生们人手一个可爱的人偶,设计五彩缤纷的服装。余老师在本节课中将大概念提升为:色彩为生活增添美好。她呈现了没有颜色的图片,学生们感悟到色彩的重要性。以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人偶为作业内容,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性高涨。
第二节课来自顾海利老师的五年级第五单元《What do they do?》。顾老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解读课文,从Activity、Place等方面作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描述职业。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合作学习,复述课文内容。顾老师以写作的形式作为“大作业”的内容,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在真实情境下写作分享。最后,顾老师引导学生领悟到“工作不分高低贵贱”的主题意义,学生受益匪浅。
第三课来自江东门小学邵明月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第六单元《At the snack bar》。邵老师以自己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由“吃货”将主题引入“食物”。邵老师准备了精美的教具,学生们在“顾客和售货员”买卖主题情境种学习食物的词汇和点餐的表达。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播放不同食物的介绍视频,从而组织学生参与“设计自己的菜单”作业活动。学生们的汇报有趣生动,学习有效。
最后,华红娣主任进行了《优化作业设计,提升思维品质》的专题讲座。她以教学理念、生本理念和思维品质三个方面分享了对作业设计的想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助力作业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在学生角度下的作业设计,需要对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进行准确的分析,使学习真的发生;根据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教师应相对应设计任务型作业、延伸类作业和表演类作业。
在“双减”的道路上,追求高质量的学习体验需要作业的输出,这是学生们学习的过程性记录。经过这次的深入研讨,老师们将对作业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老师们追求质量的脚步不停,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信息员 周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