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科学教研组“百思课堂”研讨活动在科学教室举行,组内教师齐聚科学实验室,观摩、学习、享受、思考这一节精彩的科学课。本次上课的课题是《云和雾》,它是张老师对“百思”这一主题的实践诠释。
《云和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一课时。本课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云和雾现象并思考云和雾的产生过程,是了解大气中水循环这一科学概念的单元启动课。所以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是:1.从学生熟悉的南京建筑紫峰大厦开始观察,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自己真实的、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云和雾是怎么形成的?3.对提出的问题尝试解释,给出合理的猜想4.实验探究5. 回归生活,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再次解释。
大家都感受到了张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对结构化实验材料的精挑细选,对一节真实的科学探究课的精彩呈现。本课学生的思考活动贯彻始终,张老师及时的追问与反问促进了学生思考的深入。本课的实验用到的材料较多,如线香、热水、量筒、冰块,5-6人小组恰好可以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听课教师研讨热烈,大家对百思课堂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困惑,例如陈霞燕老师关注到了课堂中的学生科学思维进阶的表征方法,闫晨曦老师在针对材料分配对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贯彻与解惑。
这次科学组的百思课堂研讨课,是张老师关注“科学思维”的再一次深入学习与研讨;是一次将“阳春白雪”般高深的教学理论付诸于“下里巴人”的教学实践;是一次对学校“百思课堂”的生动表达。
(撰稿:高月 编辑:周亮 一审:张慧 二审:朱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