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叶吹风,万物惊秋。为推进幼小衔接“新样态”的发展,进一步领会与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理念,9月27日下午,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与夏静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的“沉浸式”课堂:体育幼小衔接“新样态”教研活动在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成功举办。
活动伊始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过静校长和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叶旭山校长带了精彩的致辞。接着四位优秀的老师展示了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实践课。
南京市科利华小学钱丙瑶老师执教《单手持轻物投准与游戏》一课,利用羽毛球、沙包、羽毛球网等丰富的器材,以游戏化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学练动作。通过童趣化的语言与动作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到游戏情境中。
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赵建邺老师执教《跳单双圈》一课,他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他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乐趣中调整动作掌握技能。
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季筋副校长执教《足球:踢球比准》一课,首先组织学生用手触摸球来感受触球部位从而过渡到脚触球部位,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技能迁移能力。此外,季校长在自身示范的同时利用电子大屏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们逐步掌握脚内侧踢球方法。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宜玲老师执教《跳单双圈与游戏》一课,整节课用音乐贯穿,呈现出欢快灵动的教学氛围。她用儿童化的动作使学生沉浸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圈的组合与变换,让学生在丰富的形式中学习。
集体研讨环节,4位评课老师分别围绕教学器材的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预设与实际情况是否相吻合等多个维度展开了讨论。研与评的结合,才能碰撞出进步与成长的火花。
南京市小学体育教研员陆伟老师就本次进行了点评与总结,并针对新课标内容进行了一个讲座。他通过近年来的一些教学设计,指导年轻教师如何设计与构思课堂教学内容。并对新课标提出的基本运动技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指出要将基本运动技能生活化,并提出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常练常新。
南京市建邺区体育教研员张鸣老师针对4位老师风格迥异的课,提出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在体育教学幼小衔接过程的优势与改进之处,强调了童趣化的语言与肢体动作对于低年龄段学生的适应性与吸引力。
南京市建邺区体育教研员殷从建老师针对此次教研主题,抛出了三个教学理念,并对每一个教学理念详细进行了举例与阐述,为体育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指出教师的研训其最终落脚点是为学生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采取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训模式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为学校体育幼小衔接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收获,为学生的适应性学习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信息员 王芳 薛之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