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上午,初夏的南京阳光热辣,南外河西初中地理组方琦老师在南京市四城区“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讨”教研活动中,开设一节“融·通·创”研究课——《“鼓”动非洲》。该课在人教版7年级下册第8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节中,属于地理与音乐学科融合的主题学习课。
本节课以黑人的歌舞表演视频导入,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视频中歌舞表演的人种、乐器及其诞生地等问题,通过探究非洲鼓诞生地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特点,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别称“黑非洲”和“热带大陆”的原因与联系。接着展示乐器非洲鼓并探究制作原材料来认识非洲鼓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图文资料研究非洲鼓皮原料的来源,并探究非洲动物迁徙的原因,从而得知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生物王国”的美称。接下来,欣赏非洲鼓乐与舞蹈特点来感受非洲鼓舞文化与当地人文之间的渊源,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图文材料、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思维导图来探究非洲舞蹈粗犷有力、节奏强烈奔放的原因。曾遭受殖民和奴役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倡导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把贫穷的非洲变为希望的大陆,如同“阳光热辣、灵魂滚烫”的非洲音乐。最后方琦老师鼓励学生重新创作几内亚民歌《鼓声》,重新演绎《鼓声》地理之歌。
方琦老师以非洲鼓为主线,大胆地把人教版7年级下册第8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学科内容与非洲音乐融合,以非洲鼓舞为情境,设计巧妙的地理问题,探究地理学科知识与非洲鼓舞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完成主题学习。本次融通课例实践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与音乐学科的审美感知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完美融合,很好地落实本次教研主题,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路径和样式。地理课需要教知识,更需要教思想,教方法,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思想。非洲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非洲音乐是本节地理课的灵魂。
(供稿:方琦 校对:邱守伟 审核:袁晶、任飞、朱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