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青远学社举办第四期读书分享会

来源: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5-26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开阔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加快学习型校园和书香校园建设。南外河西于5月22号下午4点30分,在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青远学社第四期读书分享会活动如期而至。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沐书香教师发展”。

本次参与的人员有南外河西初级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存贵、副校长朱璐、特级教师杨友红、教科室主任邱守伟以及青远学社的青年教师们。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在主持人邱守伟主任的指引下,开始了“热身之旅”,周琦、杨晓、王云三位老师被幸运地摇号抽中,三位老师凭借对本书的认真研读和自身深厚的学理素养从容应答、分享,将“书中一句话分享”讲的生动形象、发人深思,会上的学习氛围瞬间浓厚了起来。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三位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汇报。

首先是阚昕老师,阚老师的分享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是什么”,到“为什么”,最后到“怎么办”,紧贴书本的同时又不拘泥于书本,将自己对“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的路径和抓手,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并举例自己设计的跨学科实践案例,为老师们提供了参考借鉴的思路。

其次是刘佳老师,刘老师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正在研究的省规划课题和之前与数学组同事赋能孩子的生动实例,将自己研究的复杂课题理论成果和轻松愉快的课堂实践相结合,夹叙夹议、娓娓道来,会场的老师既收获了满满的跨学科知识干货,又学习到了如何给学生跨学科实践体验赋能的宝贵经验。

最后是刘雅婧老师,刘老师首先从自己任教的历史学科出发,谈到了“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刘老师认为“跨学科学习”类似于大学里的“通识教育”,其魅力在于“将多个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其次,刘老师分享了书中对“如何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相关论述,最后,刘老师结合历史学科浅谈了自己的多次跨学科有益尝试。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本次活动的重量级大咖杨友红特级教师,分享了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想法。他说到自己来到了一所“青春的学校”,看到了“青春的面貌”,见识到了“青春的读书视野”。他表扬我校的青年教师们能够敏锐捕捉到时代的脉搏,能通过读书的方式进行教学探索,并且能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杨特说道,对于“跨学科学习”,当下有四种比较权威的定义:第一种认为,跨学科是一种课程,是一种教学的模式;第二种认为跨学科是一种学习方式;第三种是是美国科学院的定义,认为跨学科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第四种是艾伦·雷普克的定义,他认为跨学科是以本学科的学习为主,适当融合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杨特还说道,现如今跨学科学习还没有真正走进常态课堂,这是因为老师们普遍认为“跨学科教学”距离日常的课堂还有一定的距离,其实“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主题化学习”彼此之间是相通的,本质是相同的。杨特说道,当下语文新课标倡导的“任务群教学”其实就是跨学科教学,因为完成“任务群教学”必然要“跨学科”,所以跨学科教学走进课堂只需要更正自身的理念,便能让其成为一种常态。

本次读书分享,邱主任做了最后的总结。他认为,三位老师的分享,从“如何跨”到“学科本位”再到“人的发展”,正好对应了学校的省规课题中的“融”“通”“创”三个核心概念,而跨学科教学的实施,除了紧握“课堂案例教学”和“选修课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两个抓手,还需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让其真正走进常态的课堂。

此间幽幽花香和清新绿植两相适宜,明朗舒缓的时光和着浓厚的学习氛围缱绻,窗间穿透的微风吹动书页,纸张沙沙作响,老师们研教励学、谈说论道,正所谓“小得盈满,小满即安”,而当下却是“芒种未至,‘小满’已有”,南外河西青年教师的诗意与从容、精神与风貌在此次青远学社活动中得以展现,相信在杰出专家和优秀前辈教师的指引和托举下,青年教师们一定能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供稿:阚昕 校对:邱守伟 审核:袁晶、任飞、朱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