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举办“融·通·创”跨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来源: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5-26

2024年5月23日,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互相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 自由成长”的时代新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南外河西初中举办了以“‘跨’学科之界  ‘研’融通之道”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领导、老师有: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斌,甘肃省山丹县南关学校党总支书记吴钦,甘肃省山丹县育才中学党总支书记刘开基,南外河西初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存贵以及三个学校的其他领导和教师代表。

本次活动包含研究课、专家评课、领导讲话三个环节。

首先是两节研究课先后展开。第一节是李霞老师、刘圳老师共同执教的《走进“数字敦煌”》,这节课是信息与美术的融通。在课堂上,信息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浏览“数字敦煌”网站,欣赏到了敦煌洞窟的高清数字影像,逼真地再现了洞窟内部的彩塑、壁画以及装饰图案,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的敦煌,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美术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向学生们介绍了敦煌莫高窟中数量最多的覆斗顶型洞窟的特点,以及壁画中的装饰图案——纹样等的艺术价值。在实践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以云信互动白板为平台,协同合作完成了一份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的敦煌洞窟游览指南,这份指南不仅包含了洞窟的基本信息和特点,还融入了学生们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最后的师生互评环节,学生们借助网络,畅所欲言,谈及自己对数字敦煌的感受,对科技发展的感叹,活动氛围活泼,每一位同学都在其中获得了满满的参与感。

 第二节是谢文倩老师执教的《流体压强》。这节课是物理跨工程实践的一次尝试。整节课由飞机引入,通过吹纸条、吹硬币等活动对流体压强知识进行建构,并利用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流体压强知识完成对机翼模型的设计及制作,了解飞机获得升力的原理;并通过学生汇报,介绍了F1赛车、水翼船、水翼板中的流体压强,深化了学生的认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斌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认为,《走进“数字敦煌”》这节课是教师在向学生传递一种分类思想,学生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能够思路清晰地去梳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并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思维导图,在这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和强化了学生的分类思维的能力;《流体压强》这节课课堂设计思路清晰,切实贴近生活,师生间沟通自由融洽,课堂氛围良好,贴合“思情画意”的评价标准。此外,马斌会长建议加强板书的结构化设计,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受益匪浅。

最后,南外河西初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存贵讲话。他首先向各位领导、老师介绍本次活动是我校基于省教研课题“以自由成长为指向的‘融·通·创’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省课程基地“基于‘融通’理念的跨学科课程基地的建构”而开展的研究课活动,省级课题和省级课程基地重点开展学科内、学科间、超学科三个方面的融通研究与实践;接着赞扬马斌会长学识渊博、站位高远,想一件事情,就专一件事情,定能成一件事,为江苏的教育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最后,他希望马斌会长经常来学校指导工作。

南朝梁任昉:“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近几年来,南外河西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坚持“融通”课程的开发与探索,树立了“融汇贯通  共创共长”的课程理念,创设了融通教育教学物化环境,建构了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荣誉性课程”三类课程为阶梯的“金字塔式”的融通课程体系,构建了学科内融通、学科间融通、超学科融通的教学范式,从而建设成功融通教师成长共同体,助力学生“融贯中西 文理并蓄 全面发展 自由成长”。

“跨”学科之界,“研”融通之道。学科有界,融通无界。这一次活动是探索,是体验,是研究,是实践。探索已经成功,体验非常快乐,研究定会继续,实践不断深化。

融汇贯通,共创共长。

(供稿:邱守伟 校对:袁晶 审核:袁晶、任飞、朱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