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痛点:倾听青春期的心声
为帮助家长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更和谐的沟通桥梁,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图书馆举办《非暴力沟通》专题家长读书会。活动之前张璇馆长发给来参与的家长们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一些在亲子沟通、职场沟通、夫妻沟通中的暴力话语,让大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感受施予者和承受者不同的感受,家长们说,我们真没想到这种表达方式的杀伤力这么强,我刚才听到她对我说的那些话,我脑子一下就懵了,一片空白,什么都不知道了!
理论赋能:拆解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在热身游戏的基础上,张璇馆长分析了哪些是疏离生命的暴力语言,以之前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最讨厌父母说的十句话”,如“你看看***,考了全班第一,你们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可再看看你呢?”“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呢?”“考这么差,你对得起我们吗?”“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们以前都没有手机,你没有手机就不能活了吗?”等高频语句来分析这些语言中的暴力成分,告诫家长们在亲子沟通中切忌因比较、指责和不负责任的断言造成矛盾。这些案例成为读书会探讨第一阶段的重点,引发家长对自身语言模式的深刻反思。
接着张璇馆长结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系统讲解了“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方法:
观察而非评判
用事实代替标签,如将“你总是邋遢”改为“我看到你的书桌堆满衣物”;
表达感受而非指责
坦诚说出情绪,如“你熬夜玩游戏让我担心”而非“你太自私了”;
明确需求而非抱怨
将“你从不好好学习”转化为“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提出请求而非命令
用协商代替控制,如“周末能否抽一小时聊聊学校的事?”
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讨论,家长们逐步理解“批评引发对抗,共情促进联结”的沟通逻辑。
家长感言:从“知道”到“做到”的觉醒
活动尾声,多位家长分享感悟:“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跟孩子没法沟通,今天知道了,那个孩子最讨厌我说的十句话里面有好几句都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以前我总是为孩子为什么动作慢而焦虑,今天我领悟到原来我真正焦虑的是害怕她考不上高中,我面子上过不去。”“孩子需要的是战友,不是裁判。”
实战演练:卡片对话解锁真心话
读书会特别设置“亲子盲盒对话”环节。家长随机抽取学生调查中搜集到的“最想沟通的话题”卡片和“最希望父母对自己说的话”卡片,如“为什么总拿我和别人比?”“能不能告诉我最近你遇到的困境”“我相信你”“你放心考试,我们不会以成绩来作为唯一评价你的等。让家长们回去和孩子们进行一次非暴力沟通。
后续行动:构建长效沟通机制
本次读书会是新城初中“家校共育成长营”系列活动中的一项,未来将通过亲子工作坊、书信漂流等形式持续深化非暴力沟通实践。正如活动倡导的核心理念——“爱,需要正确的方式抵达”,期待家校携手,用理解与尊重为青春期成长护航。




(撰稿:张璇 编辑:刁悦然 审核:朱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