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城初中的书香校园中,活跃着一群被称为“钻石型读者”的学子——他们如钻石般珍贵,以阅读为基底,在知识的打磨中折射出多面光彩。这些学生不仅坚持每日深度阅读,更善于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元领域融会贯通。在本届读书节中,他们以书会友,畅谈阅读感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精神风貌与人文底蕴。
窥见历史缝隙 仰望人性光辉
初二(10)班 杜梓豪、孙启哲 《人类群星闪耀时》解读
杜梓豪与孙启哲两位同学创造性地将《史记》与茨威格的这部传记放在一起,从体裁结构、历史文化、文笔风格等多个角度梳理了两部作品的异同。两位同学以《项羽本纪》中的“乌江自刎”片段与拿破仑“滑铁卢的一分钟”为例进行比读,勉励现场听众“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决定性瞬间’书写者”。他们的演讲兼具历史厚重与青春锐气,赢得热烈掌声。
苦难淬炼灵魂 童年照见成长
初二(2)班陶欣晏、施苏恩 共读《童年》
双人搭档陶欣晏与施苏恩同学解读的这部高尔基的作品同学们都不陌生,她们将重心放在主人公阿廖沙身上,通过展现他苦难中的纯真底色,磨砺中的坚韧蜕变和对光明的执着追寻,表现主人公经历折射的20世纪俄国文明转型之痛。两位同学对比高尔基的苦难童年与当代青少年的生活,请在场听众思考教育暴力、底层尊严、现代家庭等现实话题,与听众们碰撞出思辨的火花。
穿越千年烟火 品读盛世悲欢
初二(14)班 唐子越 《长安的荔枝》分享纪实
唐子越同学以马伯庸笔下的唐朝小吏李善德为主轴,通过“一骑红尘送荔枝”的荒诞任务,揭开盛世背后的官僚沉疴与民生疾苦。她以生动的场景还原,带领听众感受“荔枝转运图”中交织的智慧与无奈,并抛出思考:“历史的车轮下,小人物是否只能做时代的注脚?”这一发问引发全场对个体命运与历史洪流的深度讨论。
月亮遥不可及? 人生是轨道还是旷野
初二(2)班 秦熙苒 《月亮与六便士》思辨录
秦熙苒同学以画家高更原型斯特里克兰的疯狂逐梦为引,在比较了斯特里克兰、斯特里克兰的太太、艾塔、施特略夫四人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的基础上引发听众思考,“人生到底是轨道还是旷野?我们应该如何追寻理想?”进而引申到对斯特里克兰身上的一些负面性的解读和对文学作品极其价值的探讨,理性而不失激情的分享引发同龄人强烈共鸣。
烽火南渡书铁骨 北归何处是山河
初二(13)班 赵敉娴 《南渡北归》家国叙事
赵敉娴同学以西南联大师生南迁的史诗为脉络,聚焦中国首位女性考古学家曾昭燏、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等学人,再现在战火中守护文明火种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其中曾昭燏先生与南京极有渊源,是南京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她的故事引起了在场所有听众强烈的兴趣。赵敉娴同学在侃侃而谈中将“文人脊梁撑起民族魂”的主题推向高潮,现场师生无不为这一批大师们“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气节所震撼。
孤妖夜话藏真意 鬼狐世界见人心
初二(9)班 王歆然 《聊斋志异》新绎
王歆然同学以“说书人”姿态揭开蒲松龄的奇幻世界。她以《司文郎》和《王六郎》两个故事的惊悚表皮剖析科举制度发展到末期的弊端和危害,借《梅女》和《梦狼》揭露贪官蠹役压迫人民的暴行,叙述《青凤》中人狐相恋的爱情故事展现蒲松龄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歌颂和对封建礼教的抨击。王歆然同学说“妖鬼实为现实的镜像寓言”,她将蒲松龄所处的时代与当今社会进行对比,勉励大家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勇于追求个人梦想,她的分享为经典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新城初中以班级图书角的墨香流淌、读书沙龙的思维碰撞、阅读竞赛的智慧跃动,为学子搭建起立体鲜活的阅读表达空间。本届读书节的主视觉"读"字,正是由三千学子手写的阅读札记汇聚而成,那些浸染着墨香与体温的文字,犹如璀璨星河中的点点萤火,让每个灵动的阅读瞬间都化作照亮书海的星辰。未来,新城初中将持续搭建阅读交流平台,让书香浸润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之路。




(撰稿:张璇 编辑:刁悦然 审核:朱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