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评审结果,我校课题成功立项。
为推进学校课题的研究,12月9日下午,学校开展了《数智赋能:面向未来的“热爱”学习范式构建》课题推进会,特邀南京市原教科所副所长宋宁先生莅临指导。党支部书记、校长蒋丽云携学校课题组成员、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会议,会议由袁哲副校长主持。
蒋丽云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科研发展与文化建设。自2021年9月创办以来,学校以“美好教育”为办学追求,尊重生命成长和教育规律,倡导“以爱育爱,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致力办一所创造未来的优质实验小学。蒋校长也强调,本次课题研究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推动学校向高品质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提倡老师们用科研赋能自身成长,将教育研究与学科实践紧密结合,在研究中不断探索与实践,革新教学方式,实现学生面向未来、“热爱”学习。
陈雪莹副主任就《数智赋能:面向未来的“热爱”学习范式构建》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她从课题研究的主题、缘起、目标、内容与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阐释。课题研究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并培养他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陈丽娟副主任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得益于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学生如何使用数智化的学习工具,创建数智化的学习平台上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学习工具的使用、创造本身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工具的合理、科学的利用,会促进学生的更好地投入学习。郑榕主任在课题探索的过程中,立足于学校已有的“正好课堂”的课堂实践,站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学习范式”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发现,课题的研究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融合各学科的独特性,形成学科典型的实践样例。王伟副校长和孙飞老师详细介绍了学校“智慧体育”项目的进展。王丽副主任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引导其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依托学校“正好课堂”的学科实践,将课堂的舞台真正交给学生。祝琳婧老师和刘荣荣老师结合自身在语文教学,探讨如何营造一个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乐于表达的课堂氛围。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也分别交流了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数智”赋能学生的学习,促发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宋宁先生对我校的课题研究给予了高度肯定,也现场解答了老师们的研究困惑,并对目前的研究方案精准把脉、提出建议:一是让课题研究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坚实后盾,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出发,强调以“数智”赋能学生的学习,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二是将教育科研深度融入教学实践的每一处,倡导老师们从学生共性和个性的融合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教育;三是课题研究应扎根于真实问题,始终将培养热爱学习的儿童作为最终目标。宋宁先生的智慧照亮了学校科研的前行之路,为我们厘清了研究思路,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
本次课题推进会不仅是“十四五”规划课题的成果培育与积累,更是学校深化课堂改革、实现“美好教育”愿景的重要举措。课题研究应着眼于儿童的长期发展,以包容并蓄的态度整合各类资源,确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学、持续学、发展学,培养他们成为热爱学习、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少年。
(供稿:陈雪莹 编辑:滕国庆 审核: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