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丹桂飘香。2024年11月5日,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报告厅举办了以“数字技术赋能课堂变革”为主题的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各校教研组长、市区骨干教师、相应年级的任课教师共同参加了教研。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我们正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之中。数字技术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工作。数字赋能,不仅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意味着利用数字技术的力量,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育开辟新的路径,实现“变革课堂”。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者,思考和应对如何样在数字环境中培养人这一命题。本次活动由金中附小陈碧然老师主持,通过课堂展示、讲座分享、活动点评三个板块交织开展。
活动伊始,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的罗敏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六年级下册第八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的教学。罗老师组织学生课前利用umu学习平台完成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具体学情;并完成课前预习资料的学习,鼓励学生在网上留下个性化的疑问。依据课前学习和反馈的情况,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利用umu学习平台进行小组讨论和词云总结,感受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第二节课是由来自金陵河西学校小学部孔令沂老师带来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的教学。孔老师借助学校的部门架构帮助学生们迁移理解国家机构,同时结合图片、视频、网站浏览和豆包AI互动,让学生知道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转、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到身边的国家机关不仅是空间距离上的近,更是与老百姓生活的贴近。
课堂观摩结束,南师附中新城小学的武佳茹老师结合这两节课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数字技术”的,又是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教学创新、变革课堂的,带来题为《融数字技术 寻别样课堂》的讲座分享。武老师结合两位老师在课堂中的数字技术应用——罗老师运用的umu平台和孔老师使用的豆包AI,辩证地分析了课堂中使用数字技术的利与弊。
第三节课由金中附小的王玉洁老师为我们带来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九课《作息有规律》的教学。王老师在课前利用网上问卷调查统计了学生的睡眠情况,利用AI生成图片,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交流自己的亲身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的意识和习惯。
紧接着是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的陶然老师带来讲座《数字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策略》。陶老师结合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展望了AI在未来教学中的发展潜力,分析和介绍了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数据技术手段,鼓励老师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理运用数字技术,拓宽课堂的知识覆盖面。
在课堂展示与讲座分享结束后,区教研员徐静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我们应聚焦于“如何真正将数字技术的优势转化为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师生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这两个核心问题。现场的老师们也就本次教研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交流,结合自身日常教学分享了对数字技术应用的思考与实践。
本次教研活动紧密把握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积极探索,勇于尝试,让老师们听有所感、听有所思、听有所悟。相信在“数字赋能”和“变革课堂”的浪潮中,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好课的样态会越来越明晰。
(供稿:陈碧然 编辑:张滕南 审核:丁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