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白色幕布,一张案板,一束昏黄的灯光,一抖一动间,对话谈吐中,皮影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表现出人生百态、历史沉浮。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山小学落实“双减”和"五育并举"政策,深化学校美育教学,聚焦课程建设。本学期,学校开设非遗进校园课程,实施“皮影戏”进校园创建工作,助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地成长,让皮影艺术得到延续和传承。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将“皮影戏”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教学段,美术老师朱紫薇通过自学,总结出了一套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
低年级教学段开设《皮影的由来》《看皮影戏》。学生通过看、听、摸等多种感官了解皮影,欣赏皮影舞蹈,模仿影人动作,感受皮影文化的魅力,目前他们已经能够运用剪影式造型制作动物皮影。
中年级教学段则开设了《走进皮影》《剪纸与皮影》,孩子们通过学习简单的皮影制作过程,深入了解皮影的造型特点,并结合语文阅读课程,创编皮影剧《乌鸦喝水》《龟兔赛跑》《寒号鸟》等,感知“皮影戏”的创新特点。
未来,高年级教学段计划开设《皮影剧》《影戏表演》《皮影文化》《皮影戏——民族艺术的瑰宝》,让同学们欣赏模仿皮影戏的唱腔和影人动作,排练皮影剧《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等,由师生共同创编符合学生表演的皮影剧,体会“皮影戏”的声调韵味与动作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进入校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实了妙趣横生的校园体验,更让他们有幸品尝了一顿丰盛的传统文化大餐,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中,深刻感受到皮影艺术的悠远绵长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博深厚。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山小学“双减”背景下的校本课程,正是通过多学科的互相融合,着力支持学生生动而有个性化地学习,支持学生充分而自由地发展。学校时刻关注学生需求,不断优化各项措施,科学完善课后服务形式与内容,用高质量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促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文稿:范尔雯 编辑:卢潇宇 审核:马晓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