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冬月有幸事,与书再相逢”——建邺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分享会

来源:致远外小乐山路分校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2-23

“冬月有幸事,与书再相逢。”为促进建邺区小学语文教师共读、共学、共研氛围,2024年12月20日下午,建邺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分享会在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举行。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特级教师杨九俊院长莅临指导,建邺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蓉老师、金陵中学附属小学丁亮亮副书记、建邺区小学语文读书会骨干教师成员出席本次活动。本次读书分享活动由丁亮亮书记主持,活动主要包括汇报分享、互动研讨、专家点评三个环节。

首先带来分享的是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小学部刘小伟副校长,他结合四上《麻雀》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了《新课堂“怎么办”》的阅读思考。首先,刘校长明确了新课堂的内涵:新课堂是发展核心素养的育人课堂,是素养时代高价值学习课堂,是把教学串成课程的结构化课堂。而新课堂的落实要点又包括:课堂设计要融合学科思维与学习思维;课堂样态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课堂实践是包含前置学习、深度参与和课外拓展素养表现性的新课堂。结合以上理论,刘小伟校长分享了《麻雀》的教学实践:课前做上试学、课堂做上导学、课外做上创学。通过课前的预习单和五个学习活动,实现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实践的能力提升。最后,刘校长分享了新课堂的成效。他认为,《新课堂“怎么办”》的深度阅读,使他收获思想,改变行动。

其后,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的李璐老师聚焦阅读第20章《怎样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规律的契合》,并以“守正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新航道”为主题进行她的读书分享。李老师另辟蹊径,通过阅读、思考和梳理,巧用思维导图为大家呈现章节脉络,品金句,悟心得,她指出:技术可以改变教学,但教学不能成为技术机器,学生亦不能成为技术依赖。凡是目中无人的教学都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凡是目中无人的技术都是冰冷的。故,“心中有儿童,技术有温度”方为教学之道。接着,以金葵花AI赋能语文课堂的实践案例,启示我们人工智能将成为辅助一线教学的另一只大手,进一步助力学生文字解码、深度理解、提升审美,落实语文素养。

最后,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时雨副主任以《越山  阅读 悦教》为题带来读书心得分享。她将读书、育人与自身登山经历相结合,围绕“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四个方面,带着发现和思考的眼光,探讨爬山与读书的深切关联,“山在脚下便成了路,阅读乃至教学也是循序渐进的。”她提出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强调积极构建具生经验。还从爬山感悟联系阅读体会,高度赞扬杨九俊院长所著《“新课堂”怎么办?》一书的整体性、逻辑性、指导性,并分享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深入浅出,层层递进,最后进而抒发人生感悟:人生也如登山,其意义不仅在于等顶,更在于一山和一山之间的风景。

    在接下来的互动研讨环节中,读书会老师与杨院长热烈交流,提出了自己在一线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杨会长循循善诱,从老师们的教学实际出发,亲切地给予方法论的指导,思路清晰,破局有法,让人茅塞顿开。同时,杨院长积极肯定了几位老师的分享,提出“有学 有效 有趣”的新课堂样式,给老师们带来了宝贵的教学思路。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蓉老师对本次读书活动进行了小结,她感动于老师们研究的热情、读书的热情,三位老师不一样的分享方式将阅读的幸福感传递给了大家。

阅读的意义,如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我们坚信“积跬步”方能至“千里”,“聚小流”得以成“江海”,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在书中得到滋养,成为思想和行动的巨匠。

(供稿:时雨 编辑:俞志强 审核:王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