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攀·灯”语文工作室联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开展。自2012年起,“攀·灯”语文工作室联盟通过20余场语文教研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自潘文彬工作室、金立义工作室、杨树亚工作室、刘荃工作室、史春妍工作室、杨德铸工作室、胡红工作室的青年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特邀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全国小语会顾问、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指导专家袁浩,语文报社副社长、编审裴海安,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倪鸣,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梁俊,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幼部部长、小学语文教研员袁菲等多位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开幕式中,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德铸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表示感谢,“各位专家用对语文教学的独特理解和前瞻性的视角影响着一代代语文人。一次次教研活动也让江北新区小学语文教研团队赶上了学术研究的快车道。”
“攀·灯”工作室联盟领衔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潘文彬表示:“‘攀·灯’团队成立之初就是为年轻教师搭建一个展示平台。10余年20多次活动中,年轻教师展示出他们的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攀·灯’虽然是一个自发的组织,但我们走得很从容,也希望未来能一路向前。”
语文报社副社长、编审裴海安在讲话中说:“这个团队培养了许多青年名师,大家从一名语文教师成长为校长、正高级教师,从江苏走向全国,可见‘攀·灯’是一个很好的培养优秀教师、输送卓越教师的平台。未来希望更多青年教师能借助这个平台,大踏步前进。”
上午半天,7个工作室的9节课为听课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工作室成员们新颖的设计和生动的课堂赢得一致好评。
潘文彬名师工作室的常相波老师现场展示习作课《学写倡议书》。本节课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名言导入,自然引出对身边问题的关注,开启倡议书写作学习之旅。课堂围绕五个问学活动展开,即“聊一聊问题——读一读例文——写一写倡议——评一评习作——改一改倡议”。问学活动一启发学生分享课前调查的不文明现象,引出倡议书这一载体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问学活动二聚焦例文分析,通过默读、交流,梳理并板书“格式正确、内容清楚、语言简洁”,帮助学生明晰倡议书的行文特点和评价标准。后续的问学活动中,教师结合评价标准与学生一起评改习作,重点关注倡议内容的逻辑是否严密、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楚等要点。整节课立足生活实际,以实用性文本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文体特征,将语言运用与社会沟通能力培养相结合,落实了“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的目标。
江苏省教研室小语教研员倪鸣老师对常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倪特认为,这节课紧扣“实用性文本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念,体现了中华附小“儿童问学课堂”的鲜明主张。课堂以具有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来组织教学,五个问学活动之间相互紧密衔接,体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以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更是亮点。常老师通过共评一位学生的倡议书明确评价标准,针对格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指导,尤其是对倡议原因、具体条目进行细致点评,引导学生关注习作逻辑;接着让学生自改完善,再进行互评。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里,评价不应只是衡量,更应促进学习,这堂课中的增值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午,袁浩、裴海安两位专家分别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案例写作开展专题讲座。两位专家还对上午授课的9位教师分别进行相应案例的零距离打磨指导。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攀·灯”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们携手合作、共同进步。他们坚毅笃行,积极思考与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之路上不断攀登,如明灯般引领热爱语文的青年教师共同前行。共教研、兴教育,这群小语教师踏上成长之路,汇聚为幸福团队,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共创教育繁荣盛景力行不怠。(撰稿:戴琰 编辑:周志杰 审核:赵爱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