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第五盟区“关注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教研活动在致远外小分校举行

来源:致远外小分校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05-21

5月20日下午,第五盟区统编版教材教学研究——以“关注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南京致远外小分校圆满落幕。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借助三节实践课例及微型讲座形式,向该盟区一、二、四年级老师展示了课堂语文要素的内涵与操作方式。

第一节课由中华附小孙韵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一文。孙老师关注文本中的动词。教学过程采用简笔画加贴图形式很快带领学生疏通了文本故事内容情节。在此基础上,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第一自然段,通过“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一大问题,认识动词“掰”“扛”。接着,她由扶到放,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2、3、4 自然段,依然紧扣“小猴子看到什么?小猴子做了什么?”的形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学生主动认识、积累并尝试运用了”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第二节课由致远外小分校杨雪婷老师执教《青蛙卖泥塘》一文。杨老师关注文本对话内容与形式,在带学生通过对比理解老牛与野鸭对话的异同基础上,采取分角色读、表演读、想象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将文本语言逐渐内化并通过运用得以外显。教学层次鲜明,目标指向明确。学生课堂上言语表现积极活跃。

第三节课由金中实小徐璐老师献课,课题为《女娲补天》。徐老师围绕神话的特点“神”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她从题目设疑,以“补什么”的问法切入,使得课的一开始便促使学生置于神话的“神”中。接着,她又借助单元导读提示学生学习方法:1.默读。2和同桌交流这两点铺陈开去,引领学生感知课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品读神话体现在“神奇的词语、神奇的情节、神奇的想象”三方面。再者,她强调神话的三方面表现特点,指导学生围绕某一句话来扩展故事,创造性的说出自己编的故事来。最后徐老师以推荐《中国神话故事》作结,将课堂引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课堂实践结束后,致远外小分校乐山路朱梦娇老师为盟区内老师开设了一节微讲座。朱老师以“明晰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为题,以一下统编版教材为例,对各单元课后习题进行梳理,归类。她认为要落实语文素养,就应该在明晰单元课后习题基础上,从重视词语积累,自建语言宝库;重视阅读指导,提升理解能力;积累典范高语句,提高表达能力三方面着手。

第五盟区首席教师、中华附小副校长刘宁霞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很成功,三节课例都是故事类文本,教学中老师们然展现了很强的文本共性,也自然流露着教师鲜明的个性。既抓住了体裁特点,也紧密贴合年段特点,语文素养在课例中得到充分彰显与运用。她认为朱老师的微型讲座很有针对性。唯有研究文本,钻研习题,体悟编者的用意,我们语文教育才能教学要素明了,才能引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信息员 解生华 姚睿)


开头用 刘宁霞.jpg

孙韵老师2.jpg

杨雪婷1.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