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城怡小对于“怡学”课堂的探索和研究,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致力于在本学科课堂不断尝试策略与总结经验,选定陈玉老师执教三年级《心中的“110”》一课,进行“怡学”课堂的展示。
在选定本课题后,德法教研组的老师们就开始了思考。虽然大家并不是本学科的专职教师,但并没有阻碍她们向专业化的目标迈进。课程伊始的“悦心瞬间”,通过“怡学小先生”的几则谜语成功拉近了学生与课程的距离,引出了“110”这一关键话题;通过将课程导入精致化的设计,来提升学生步入课程的愉悦感,从而实现课程教授的第一“越”。
在后面的教学环节,陈老师又通过“课前小调查”“谁来敲门啦”“机智抓小偷”等情境一步步攻克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关注学生课堂交流的主要话题,以小锦囊的形式对课堂重点知识进行提炼;关注学生讨论分享的关键疑惑,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支架。
学生通过情境表演、小组讨论、同桌模拟连线等方式辨析生活现象,展开积极的道德思考,从而促进本身道德判断水平的提升。最后的评价单则在检验课堂效率的情况下,同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愉悦感与幸福感,实现了怡然自得。
课程展示结束后,李主任对授课进行了评价和指导,她肯定了学生在课堂积极的学习状态,恰为“怡”的最好呈现。同时提醒老师在时间分配上要更加合理,尽量让孩子们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
思想为底色,实践见真章。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的老师们将继续深耕于德法课堂的“怡学”特征显现,始终保持课程与学生生活的高度关联,让学生真正地从课堂中获取更愉悦的学习体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生活!
(供稿:陈玉 校对:朱恒杰 审核:牛德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