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上午在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五楼录播教室举行了“整体建构促进深度学习”为主题的数学教学研讨。本次活动新城小学北校区王敏老师、李洁涵老师分别执教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五下《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展示课之后由朱宇辉老师进行了点评与讲座,最后在盟区首席石蕾老师的主持下进行了热烈的教学研讨。
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新城小学北校区王敏老师带来第一节课,王敏老师的课通过“认识分数、表示其它图形的分数、创造几分之一、比较分数大小”这几个活动在操作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分数的读写、分数的含义、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二节课由新城小学北校区李洁涵老师执教,李洁涵老师从长度单位引入,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用“1”来表示,接着老师顺势引出单位“1”,并让学生判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后来,老师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给出分数让学生涂色,引导学生在两个环节中重点关注平均分的份数以及表示的份数。学生在对分数进行了深入了解后,自主概括分数的意义。随后,出示数学史,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单位,以及明确确定分数单位的方法。最后,设置三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延伸拓展,体会到分数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展示课之后,由朱宇辉老师带来点评讲座。朱宇辉老师点评中着重强调了课堂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学的全面要求。课堂设计需要精准,要使学生能够接受,设计要与学生契合,不可脱离学生看设计;其次,教学需要面向全体,这里的面向全体,朱老师又提出了几个不同的层次,王老师的课恰恰逐层次递进,看似与教材大同小异,实则暗藏神机。
同时,朱老师对两节课也提出了一些表扬与建议。表扬在于新城北继承和发扬了严谨的传统,教师的课堂注重细节,比如分数的由来遵循了数的发展规律,整数与分数没有分裂开来;又比如在折图形时准备了无法对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知折是分的一种方法,分数是“分”出来的。表扬也在于学生整体的表现,思维活跃、紧跟老师的步伐。建议在于再深入开拓学生的思维,多小组活动,让不同思维的同学进行火花的碰撞。建议在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开阔的天地,半个不仅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示方法。朱老师的点评与修改建议让整个课程设计更加清晰、饱满、富有活力!其次,对于李洁涵老师的课,朱老师说:本节课的设计有新意,层次分明,通过不同的环节把知识点灵活地融合起来。巧用三个提问,如“他们的单位‘1’不同,为什么都能表示同一个分数呢?”、“都涂了4个▲,为什么表示的分数不一样?”、“同样是分数,为什么表示出桃的个数不一样?”构成这节课的大框架,并通过追问帮助学生加深对单位“1”、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在导入过程中,把分数与整数进行融合,环节的衔接较为紧密,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感知单位“1”的含义。在新授过程中,借助数学史呈现了分数单位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分数单位的作用,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在练习环节中,数轴的出示有利于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提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题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分数填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分数既可以表示确定的数,也可以通过估算得出较为接近的数,在方法的选择上除了准确计算,也可以用估算或者排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到知识可以用策略来获得的,也为后续学习百分数和统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老师建议最后一题追问学生,“对于近视分数,是不是10个人就一定有4个人近视呢?”也可以看看本班的近视人数,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朱老师强调今后的教学要更加注重跨学科、真实情境以及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体现数学思考。
(信息员 王敏 李洁涵 方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