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新城小学北校区举办张勇成工作室展示活动暨全区小学高年段数学教研活动

来源:新城小学北校区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6-09

2021年6月8日下午,新城小学北校区报告厅举行了张勇成工作室展示活动暨建邺区小学高年段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优化练习设计 促发深度学习”。工作室成员及区各校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这次活动由新城小学北校区方顺之老师、戴云婷老师和徐瑞敏老师分别执教的四下《三角形的特征(练习)》、四下《相遇问题(练习)》以及新五下《圆的认识(练习)》三节练习课。课后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勇成校长对三节课进行精彩的点评。

第一节课《三角形的特征(练习)》由方顺之老师执教。方老师从学生课前整理本单元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出发,让学生把整理出的知识进行自主分类,进而认识到边和角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研究平面图形的两个重要途径,并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第二节课《相遇问题(练习)》由戴云婷老师执教。戴老师从三个方面去教授。第一是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同一情境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互换,让学生明白,不管是求路程还是时间还是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和×时间=路程这样的数量关系。第二是相遇问题的变化,通过不相遇、不同时、不相向让学生知道相遇问题是有多种变化的。第三是环形跑道问题,通过环形跑道中的一次相遇、二次相遇,让学生清楚的知道,相遇也可以不在直线上,也可以是多次相遇。

第三节课《圆的周长练习》由新城小学北校区徐老师执教。练习课的量不在多,而在于精。徐老师结合运动会的场景将本节课四个练习巧妙地串联起来。本节课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即根据圆的公式进行计算。教师联系实际给出半径让学生求出周长;根据周长求直径或半径。二是相关图例的变化的练习。求礼花棒两个捆一起、三个或四个捆一起用去的绳长。徐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两个礼花棒捆一起用去的绳长,从而放手让学生探索另两种情况。学生的探索非常到位,汇报时赢得阵阵掌声。三是优化策略的练习。求400米赛跑时第2道比第1道提前多少米,让学生在对比中优化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其实生活中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很多,整节课的练习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好数学的乐趣、增强自信。

课后张特对三节课进行点评。第一节课张特评价本节课让学生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是教师做非常好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出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是研究三角形的2个基本要素抓住了知识的练习。同时张特指出,教师在角和边的特征的对应联系也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联系,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结构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训练。第二节课老师围绕了三个生长点进行教学,给练习课指出方向。戴老师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数量关系的变化,解题思路的变化,相遇问题路线的变化这三个生长点来促发学生思考。第三节课张特指出本节课注重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尤其是一组捆圆木的练习题组,注重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本身的变化,注重相关图例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思路,在题组中寻找规律。

(信息员 徐瑞敏 方顺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