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是高度化的产物,它不仅和学生已有的数字概念相联系,也和怎样形成这些概念相联系。”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数感,2021年3月9日下午,建邺区第一学段全体数学教师在线上参加了“在认数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小学部承办。
第一节课由毛雨辰老师执教一年级《认识100以内的数》。整节课的重点聚焦在计数单位“十”和“一”,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经历同一个数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征,突出数的多元表征,也让学生感知只要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就能清楚的表示出几十几;第二个探究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技巧的应用,把一个问题丰富层次,变成问题串,突出重点,几十九添上1是整十的数;第三个探究活动通过数数,让学生感知数的顺序,也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整节课教学方法多样,板块明了,层次清晰,引入了数学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个活动“猜门牌”,数学结合生活,同时关注了习题的开放性与拓展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第二节由韩静雯老师执教二年级《认识千以内的数》。韩老师首先带着孩子们一起数数,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的数,通过层层递进的数数活动,让孩子们对计数单位“一”、“十”、“百”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接着通对同一个数三百二十四的不同表征,从多元方式表征中找到相同点,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让学生感悟到认识千以内的数需要依赖于不同的计数单位;在习题设计中,韩老师关注了练习的丰富程度,通过在同一个计数器上添2颗珠子,让这个数变成一千这一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开动小脑筋,找到几种方法间的共同点,在对比与联系中深化对数的特征与其关系的理解。
活动结束后,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王凌对两节课的设计与实践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王特指出:低年级的数感要聚焦于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等几个方面。两位老师充分挖掘教材,遵循儿童对数概念的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在认数活动中的深层体验,引领学生在交流中学、在文化中学、在思维中学、在联系中学、在应用中学,从而更深地感悟知识本质、进一步发展数感。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好的课堂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和核心,正确理解教材,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开发教材;更需要我们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有效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从而进一步发展数感。
(信息员 王籽 韩静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