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学校自办学以来,一直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革,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儿童的语文能力,学校基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于今天正式拉开序幕。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政府教育督导特聘专家、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刘志春校长和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致远外小分校仇玉玲校长亲临现场指导。
今天的研讨课是学校高年段的群文阅读专题,五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基于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金字塔》,带着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执教第一课时的甘甜老师以孩子们在预习单上绘制的思维导图作为切入点,引领孩子们感受不同内容的文本,绘制思维导图的类型需要有所选择。同时,通过对《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短文导图的对比,孩子们也感受到了作者不同的行文思路。最后,甘老师为孩子们补充了苏教版教材中《埃及的金字塔》一文,让孩子们对金字塔的认知更立体,也启发了孩子们在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对比行文思路时,依据不同文体,可以有不同选材的构思。
第二课时中,施雨老师将教学目标落在对比三篇文章语言表达方式上。通过黑板上三个交叠的圆,孩子们着眼于文本细节,层层递进,以思维可视化的方式探索三篇文章的异同。在施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对比了非连续文本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又对比了说明性语言和抒情性语言特点,学生不断寻找信息,对比分析,分享发现。有的孩子被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而有的孩子则更喜欢准确的数据,严谨的科学语言。最后,施老师又为大家梳理了曾经学过的课文中不同类型的文体中的语言表达,孩子们在再一次的对比中,感受同一主题下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第三课时是基于前两课时的写作训练,赵杏杏老师从本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出发,先通过资料的搜集和交流,带领孩子们明确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结合孩子们课前的预习,赵老师又把孩子们分成故宫、长城、秦兵马俑、莫高窟等等学习小组,让孩子们分组交流展开讨论。在激烈的头脑风暴中,孩子们自主内化前两课时的构思和语言表达,从文章标题入手,确立文章中心和写作体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构思,聆听了小伙伴相同主题下的不同思路,孩子们的思维中又闪现出了新的火花。学生在自己的构思下,都精心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开始了习作表达,孩子们收获满满。
三节课后,是由徐恒娟老师带来的微讲座《依托群文阅读,提升语文素养》。从“什么是群文阅读”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开展群文阅读”入手,像大家介绍了我们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结合前面三位老师的授课,徐老师又和大家分享了我们在课堂中构建群文的三个方面:议题、选文、设计问题。徐老师认为,部编版教材在选编上本就具有群文的倾向,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各单元人文主题展开教学,构建以一定话题为依托,以粗度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研讨环节中,刘志春特级教师和仇玉玲校长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刘特从意义建构、思维提升、言语运用三个维度,肯定了各位老师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向和推进的节奏。也对老师们课前预习单的使用和课堂上问题范式的引导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同时,刘特也希望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再少一些提问的导向,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辨析的空间。仇校长则从观课前的期待、有趣的课堂发现、对课堂的自我理解和听课后的收获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仇校长肯定了三节课的设计框架以及其中隐性的递进关系带给学生的能力提升,针对每节课教学环节的细化,仇校长也给予了相应的指导。
正如彭小虎校长在最后总结时所说,今天的三节课是我们陶行知学校针对群文阅读这一专题展开的一次新的尝试,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素养提升,我们将以此为开端,继续钻研,不断探索,力求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改革之路上走得更踏实,走得更远。
(信息员 王籽 甘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