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建邺区第三盟区语文教研活动在南师附中新城小学举行,本次的教研主题为“指向学生言语习得的高年段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
首先是新城南校王丹老师带来的《古人谈读书》一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入手,抓住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朗读难,理解难,教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通、读懂、读顺。用自主学习单串联教学板块,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其在生生互动、评价中逐步掌握文意。将《论语》中耳熟能详的句子与课文内容串联,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经典文学的理解。
接着是新城小学赵岚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整节课板块清晰,重点明确。从文本特点出发,以“读”串联板块,师范读,生跟读,联系上下文意,推敲意思定停顿,整个环节建立在生本之上。赵老师通过读通、读懂、读好的维度设计,借助学生积累的文言文阅读经验,将其与现实生活勾连,让学生品出文言文独有的意蕴,深入感受到杨氏之子的特点。学生在言语思辨中,感受浓浓的文言味。
第三节课是莲花小学韦玮老师带来的《书戴嵩画牛》。韦玮老师先由苏轼的诗词引入,抓住课题《书戴嵩画牛》的“书”字来介绍题跋。在读中对比小牧童的“拊掌大笑”与杜处士的“笑而然之”,从而体悟人物形象,感悟文章道理。最后让学生学会说故事的小妙招——表情动作、合理想象与转换视角,完成“故事小达人”挑战赛,整节课妙趣横生。不仅如此,韦玮老师还用书画串联课堂,以音乐与书画的配合让学生深入感知艺术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是由新城小学方芳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讲座《跨越时空,触摸文言文跳动的脉搏——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方老师为我们总结了统编版教材中文言文的四大特点,探讨文言文教学的三大策略:朗读背诵,感受文言语言的韵味美;理解把握,体会文言内容的思想美;拓展延伸,品味文言文化的意蕴美。方老师还指出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种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主动构建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体味文言文简练却又耐人寻味的言语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
这次的片区教研活动,建构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范式,为高年段文言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令参加活动的老师深受启发。大家也一定会带领学生用心去读、去悟,在学生心中种下文言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信息员 吴彩云 葛子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