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2025年2月24日,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数学教研组成功开展“无生试讲,演绎生动教学”专题活动。此次活动特邀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正松老师莅临指导,学校书记曹荣成、副书记肖青青、副校长郭佳也共同参与了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专家深度评课、模拟课堂专题研修三个模块,系统探讨小学数学规律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供实践范式。
在课例展示环节,吴俣、张玉两位教师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为课题,呈现了风格迥异的教学设计。吴俣老师立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采用可视化教学策略,将抽象的数学规律转化为直观的图表。通过结构化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表象—归纳特征—验证猜想”的完整探究过程,巧妙渗透函数思想。张玉老师则侧重数学思维的动态生成,通过逆向推理与发散性提问,组织学生开展“正向发现规律—反向推导关系—拓展猜想边界”的进阶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后,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正松老师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他充分肯定两位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特别指出课堂中“预设与生成有机统一”“认知冲突的创造性利用”等亮点,同时针对规律类课程的教学逻辑提出专业建议:数学规律的探究应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需“真验证”,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刘老师现场演绎创新教学设计,以“动态长方形面积比较”为情境支架,通过动画演示与猜想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直观揭示乘法算式间的变化关系,进而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并启发学生对其他相似性规律的猜想,展现了高阶思维培养的有效路径。
在活动的最后,刘老师开展了一场《模拟课堂:是什么,怎么做》的讲座,对模拟课堂的基本内涵及要求进行细致讲解,强调其是一场“无生但有生感”的教学演练,要求教师们教学设计正确、灵动、有新意。第二部分刘老师从设计框架、开展教学过程、细致准备工作三个部分对“模拟课堂怎么做”进行指导。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低学段教学语言儿童化”困惑,刘老师建议通过“课堂实录分析—微格教学演练—双向反馈修正”的循环训练模式,逐步提升教学语言的适切性与感染力。
本次教研活动构建了“课例实证—专家引领—技能实训”三维联动的研修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对模拟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系统化支持。同时,活动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为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促进了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提升,为构建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仓子瑶 编辑:周亚亭 审核:郭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