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南湖三小语文教研组以五年级下册《手指》一课为载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共同探寻文本解读与课堂教学的最优路径。活动特邀语文教学专家高文琴老师现场指导,高年段及青年教师参与研讨。
课堂伊始,江婷教师通过“盲猜漫画”这一趣味环节导入,展示丰子恺半幅自画像,让学生猜测画作内容,在揭晓答案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丰子恺作品幽默风趣的风格,顺势引出课题《手指》,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初读课文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可以做些什么”,通过指名学生朗读、认读词语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五根手指的作用,梳理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随后,以“最喜欢哪根手指”的问题为过渡,播放手指争论视频,自然导入对大拇指的重点研读。在研读中,教师示范朗读,学生默读批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挖掘大拇指肯吃苦的性格特点,学生积极参与,踊跃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
在课后的组内讨论中,老师们对课堂导入环节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以展示漫画的方式导入,巧妙地将趣味性与文学性相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对丰子恺先生的创作风格有了初步感知,为整堂课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同时,教师对第二自然段的精读指导细致入微,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有效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在肯定亮点的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文章语言的品读过多是否影响了学生对语言风趣的体会,什么样的形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针对老师们的展示与讨论,专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专家首先肯定了本次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方面的成功之处,同时也为后续教学提出了宝贵建议。在开始导入环节,设计新颖,建议进行只是的回顾,学生从熟悉的作品中一下子就抓住了作者语言幽默的特点。在文本学习过程中,建议老师可以观摩一下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实录。青年教师站在课堂上还要注意,语言要准确,要生动,要能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要有及时的反馈意识。
此次围绕《手指》一课开展的教研活动,既是一次课堂教学的展示,更是一次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展示、组内讨论和专家指导,老师们对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以教研为引领,深耕课堂,不断探索创新,让语文课堂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供稿:季涛花 编辑:朱媛 审核:杨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