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桃李,教研相长育新苗。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新路径,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研组于4月28日开展了低年段和高年段的校本教研活动。
张芮老师执教《荷叶圆圆》这一课。课堂上,张老师凭借温婉教态与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孩子们步入《荷叶圆圆》所描绘的夏日荷塘。识字教学时,张老师巧妙采用随文识字法,结合荷叶图片,生动展示其构成,让学生轻松记住字形。这一方法契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阅读教学环节,张老师极为重视朗读指导。通过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出文中角色不同语气与情感。小朋友们在老师引领下,仿若化身小水珠、小蜻蜓等,用童声演绎出对荷叶的喜爱。在这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朗读能力,又深入理解了课文,感受到夏日荷塘的勃勃生机。
高年段教研以“思维在探究中拓展,素养在碰撞中提升”为主题,韦玮老师围绕《自相矛盾》展开语文古文教学。课程伊始,韦老师通过展示甲骨文猜字的方式,引出“矛”与“盾”,激发学生兴趣。初读课文环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解决难读句子,掌握古文停顿技巧,读出古文韵味,并通过自主学习、同桌合作理解文意、讲述故事。接着,通过反诘追问,学生讨论路人问题的结果,分析楚人无言以对的原因,还对楚人是否故意骗人展开辩论。之后,韦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应如何避免自相矛盾,学生小组合作解救楚人、制定营销策略。最后,结合战国时期背景资料,探讨韩非子编故事的目的,使学生明白做事要言行一致的道理,同时学习以事例加结论的写作方式。
范梦露老师执教《跳水》一课。她通过情境化任务驱动和思辨性阅读实践,呈现了一堂“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新样态。“谁是这场危机事件的‘罪魁祸首’?”一开课,范老师便抛出悬念,带领学生化身“事故调查员”,沉浸式走进文本。学生通过默读圈画、填写“事故调查报告”,精准提取猴子“撕咬帽子”、水手“三次哄笑”、孩子“气红脸”等关键细节,在证据链中辨析责任。辩论环节,学生结合文本据理力争,从单一归责转向多元因果分析,理解“危机是多方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侦探调查”串联课堂,学生通过“标注证据—合作归因—总结启示”三步走,实现从“被动听讲”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此次公开课不仅展示了莲花实验学校在“新课标落地”中的实践成果,更为语文思辨阅读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当思维之花在情境中绽放,课堂便成为了滋养核心素养的沃土。(撰稿:范梦露 编辑:夏宝旺 审核:谭秀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