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下午,我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找准生长点,落实思维力” 这一核心主题,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校级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一、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承担,为全体数学教师呈现了两场精彩纷呈且具有教学启示意义的公开课。
一年级陈雪蕊老师执教的《求未知加数》一课,彰显出其对学生知识构建过程的高度重视。课堂之上,陈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色彩鲜艳的圆片、画一画直观的图形、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等方式,积极探索求未知加数的有效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从多元角度进行深度思考,呈现出摆圆片直观呈现、运用数的分与合逻辑推理、借助想减算加的逆向思维以及通过竖线图数一数的直观数数等四种别具匠心的方法。这不仅让学生在求未知加数的具体过程中深刻感悟算理,更为他们后期进一步学习未知数知识筑牢了坚实的基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授课对象为一年级的稚嫩学生,陈老师却丝毫没有忽视对算式含义的深度挖掘与精准阐释。她通过同桌之间热烈的互说、小组内部深入的讨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反复强调算式含义的重要性,致力于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真正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与牢固掌握。
二年级陈蕾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一课同样亮点纷呈。课堂伊始,陈老师以一段充满民俗韵味的“数九歌”巧妙导入,“一九二九不出手……”这熟悉而亲切的歌谣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开启了二年级学生的兴趣之门,顺利而自然地引出与9相关的乘法学习内容。如此导入方式,既富有创意,又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文化紧密相连,为整堂课营造出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后续深入探究9的乘法口诀巧妙地奠定了良好的情感与认知基础。进入新授环节,鉴于学生此前已积累了一定的乘法口诀学习经验,陈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先精准地引导学生依据乘法的深刻意义列出9的乘法算式,随后大胆地鼓励学生自主编写口诀。在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足且自由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口诀记忆以及灵活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旅程中,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与自主探究精神。
在本次教研活动的点评环节,我们延续以往的抽签形式决定发言教师,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参会教师的参与热情,使得整个点评过程更加公平、多元且充满惊喜。教师们纷纷踊跃发言,无私分享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独到深刻的见解,一时间,思维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绚烂绽放。
最后,孙校长高屋建瓴地从“找准生长点、落实思维力”这一宏观视角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孙校长首先对两位授课老师积极认真、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诚挚赞扬,随后从专业且严谨的角度向全体数学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建设性与前瞻性的教学建议与殷切期望。孙校长特别表扬陈雪蕊老师展现出了极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同时针对课堂中的某一具体环节提出了细致入微的优化建议,着重指出老师在示范操作时,应当如何以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任务交代,并且在提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运用富有童趣、简约易懂的儿童化表达,以确保学生能够精准理解教师意图,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于陈蕾老师的表现,孙校长欣喜地指出其进步显著且令人瞩目。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其一,陈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更为透彻、深入的境界,能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教学环节设计之中;其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的师生互动技巧与课堂氛围调控能力较前两周有了质的飞跃。她能够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回答,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恰如其分且准确无误地给予回应,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关注,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高效推进。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无疑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成长进步的优质平台,它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数学组教师在“找准生长点、落实思维力” 的教学探索之路上指明了清晰而坚定的方向。相信在此次教研活动的启发与引领下,全体数学教师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砥砺前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与数学思维能力的深度培养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共同书写数学教学的辉煌篇章。
(撰稿:王跃 编辑:周亮 审核:余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