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信息与美术教研组以“百思课堂:开启计算思维魔法盒,探寻思维生长密码”为主题,联合开展了一次校级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由信息组筹备并承办,毕晓老师授课,全体信息与美术教师踊跃参与听评课。
整个活动从“传递密码”游戏开始,悄无声息地带领学生走进《从编码到解码》的课堂学习。整堂课从四个环节、不同角度,激发并培育学生的思维生长。第一环节“生活中编码与解码”,注重创设真实生活场景,学生通过对真实生活的观察,思考“谁是编码者,谁是解码者”,从而达到初步了解“从编码到解码”的过程。第二环节“手机通话中声音的编码与解码”,以真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还原手机通话的全过程,深刻理解“从编码到解码”的复杂精密过程,帮助学生建构专业知识体系。第三环节“体验图形编码与解码”,设计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水平。最后通过学生编码和老师编码的对比,从“存储空间和传输效率”的优势中,提出“图像压缩技术”,从而形成“可靠的数据传输”,既深化了课堂,也水到渠成的引出下一节课的主题,为后面的课程埋下伏笔。
课后,老师们围绕“百思课堂中探寻思维生长密码”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点评与探讨,共同分享了各自平时在教学中对于“思维生长点”的培育。周亮副主任提出可以借鉴信息课的图形编码,与美术课深度融合。罗昱老师表示整堂课紧紧围绕“编码与解码”的重点与难点剖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从来实现创新思维。信息组孙琳老师从新教材的课程内容结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在三年级新教材教学中的体会和心得。刘璐老师从“学生视角”分析了课堂中学生的学、思、用、创,并且结合本学科特色,阐述了对思维生长的理解。
最后课程处邱明莉主任和朱兆明副主任对本次活动给出了总结和建议。邱明莉主任从课堂环节的角度出发,建议增加“图形解码”活动环节,以检验学生的思维理解与达成情况。朱兆明副主任结合信息新课标提出专业知识在小学阶段的具象化研究,鼓励老师们围绕“新课标”和“百思课堂”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
随着本次活动的圆满结束,培育学生的思维生长已经悄然在我们课堂每个环节中生根发芽,思维培育不但给了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同时也帮助师生共同探秘课堂的“思维密码”,真正做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撰稿:毕晓 编辑:周亮 审核:邱明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