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2日,建邺区小学数学第四盟区开展了主题为《“做中学”视角下数学学科教学行为变革的研究》的线上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承办,呈现三节研讨课,一节主题讲座。
首先由黄山路小学韦习娟老师带来《认识毫米》一课。韦老师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课上由学生自主提出“一毫米有多长”、“毫米与厘米的关系”、“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三个问题,学生在经历看、量、找、比、数等具体的动手操作,在丰富体验的同时得出相应问题的结论,最后在精心设计的游戏中深化认知。
第二节由黄山路小学余荣晖老师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上先研究了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然后推导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从而引发学生合理的猜想“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量算、剪拼、折拼)和逻辑推理法(推理)的验证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年级学生通过“动手做”学习任务,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其他多边形分成若干个小三角形,探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进阶,向更深处漫溯。
第三节由南外河西一附小的苏苏老师带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课上学生在经历充分的动手操作以后,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总是有两条边比第三条边要小”,进而引发学生逆向独立探索,最终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动手操作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这样的逆向思维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后由黄山路小学赵伟健老师带来《做中学—我们这样变革课堂教学》主题讲座。讲座从“做中学”的理论与课改背景、“做中学”的行动策略、“做中学”的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赵老师首先阐述了“做中学”的理论与课改背景,通过对“做中学”概念和研究背景的解读,指出“做中学”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实施意义。再结合具体课例分低、中、高三段介绍了“做中学”的行动策略,低年级,要求明确,重视体验;中年级,积累经验,形成方法;高年级,自主探究,思维进阶。最后赵老师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了四点建议,年段要求不同,教学活动设计要与发展水平一致;工具支持学习,“做中学”
与学生发展需求同行;方法经验融合,变操作向思维经验提升;核心素养导向,变问题解决为能力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钻则空。”此次教研活动呈现了黄山路小学数学教研组基于“做中学”视角下两节研讨课例,展现了黄山路小学对于教学行为变革的探索精神,更为第四盟区的所有老师搭建了互动学习的平台。相信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教师定能更新教学观念,立足课堂,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信息员
王芳 余荣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