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磨课教研

来源: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11-21

2023年11月16日下午,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数学教研组特别邀请了朱宇辉老师为两位参加“百校千师”活动的老师磨课。

首先,赵伟健老师执教一年级《认识11-20》。课堂上赵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数,然后给出12个小棒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课堂上孩子们独立思考,先自主摆一摆,再同桌互相说一说,老师从班级各种摆法中挑选几种摆法进行展示分享,从而体会10根小棒捆在一起的直观性,一捆就表示1个十,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这是学生数的认识中的一个飞跃,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基础。学习认识过12后,老师又带着学生认识11-20中其他的数,摆一摆,说一说,加强对数的认识。最后又来到生活中,感受红绿灯中的数和电梯上的数。一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和老师很好互动。

接着,刘娜老师对《认识线段》这一节课无生演课。刘老师从跳绳和拔河这两项体育活动引入,弯曲的线和直直的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线段。课堂上孩子们借助拉直毛线这一操作活动,展开对线段的认识,老师引导孩子们一步一步探究拉直的毛线,直直的,两端有两个端点,从而明确线段的概念。

再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线段、数学书的边、课桌的边、窗户的边等,联系生活,抽象并感知线段。通过折纸让学生感受长方形纸片中的一些线段,除了边上的线段,通过折叠出现的折痕也是线段,操作中提高活动难度,如何折能够折出一条更长的线段,感受线段是有长度的。“画线段”这一环节,刘老师示范画法,双手配合,借助小口诀让学生轻松理解。最后通过练习、辨析,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深化。

两节课后专家指导。朱老师对赵老师和刘老师的课堂给与了极大的肯定,两节课准备都很充分,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朱老师从大环节上给赵老师进行了梳理,在教学细节上给与了一定的建议和指导。如在教学怎么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小棒,在老师分享摆法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有的不是一眼能看出的,还是需要数一数,要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感受一捆的优越性,从而得出一般是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成为1个十。在讲解完12后,朱老师还指出黑板上要将11-20中的其他数依次引出,让学生互相摆一摆,说一说。最后讲到19时,可以将小棒都摆在黑板上给学生看,再多一根呢?怎么能一眼看出是20,从而得出两个十合起来是20,如果课堂上再能够强调12和20 的区别,环节就更完整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朱老师还指出,联系生活时,可以再举一些别的例子,如果是萝卜,不好捆,怎么办?这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借助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

针对第二节刘老师的课,朱老师指出,可以在教学环节上适当调整顺序。课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不同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粗细的毛线,让学生两手拉直毛线,两手之间直直的部分就是线段,和颜色、长短、粗细都无关。这时候要让学生充分的活动,一个学生拉直毛线,一个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再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不断地感受线段是直直的。老师将直直的毛线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指一指黑板上的毛线两手捏住的部分在哪里?在毛线的两端,从而引出线段的端点。后面就可以开始教授线段的画法,从毛线这一物到数学中的形,感受线段是一个图形。把折纸这一环节放在后面,先让学生说一说直接看到的线段,一共有4条,老师说还有第5条线段,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在折一折,画一画,感受折痕也是一条线段,有长有短,有无数条等信息。最后在练习设计上朱老师又给出了一些建议,从一道题目入手,再不断提升思维高度,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数学的能力。

经过朱老师的指导,两位老师的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给其他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开阔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让每一位教师受益匪浅。(信息员 王芳 张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