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组内开展课题工作,开展“理论+实践”的真教研研究模式,认真思考本校教研组研究内容的开展和反思,能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5月23日上午,在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举办了建邺区第三盟区第四次英语教学活动。活动中,来自盟区内四所小学的英语教研组长就各自学校开展的课题,结合各自学校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带来了四场精彩的讲座。
南师附中新诚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张雨萌老师带来了《优化 强化 深化“让学”理念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教—学—评”一体化:教是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深化课题组成员对“小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型”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论认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新城小学的老师们突破界限,跨学科研究,给学生们创设不一样的英语课堂。
南师附中新城南小学英语教研组长丁然老师以《活力课堂视域下小学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研究》为主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新城南校围绕深化学科育人,坚持五育并举,促进教育公平。塑造共同成长核心理念,扣准教书育人关键环节,以“金陵好课堂”建设作为深化学校英语学科教改的新主题,聚焦深化教学改革重点问题,全面提升学校英语教学质量。新城南校还组织了青蓝工程——师傅与徒弟“同课同构”活动,师傅和徒弟公用一份教案,共享一份课件,徒弟和师傅一起备课,师傅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徒弟勤学不辍,传承匠心,师徒相携,共同成长,打造更具活力的实践课堂。
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英语教研组长焦丽玲老师聚焦《“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计多元化探究》。作业是整个教学系统的关键环节,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还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更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对学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山路小学的老师们尝试让作业与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融合,把句子唱出来,学生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像体育课那样用动作表达学会的字母,像美术课那样用图画绘制字母或者说像数学课那样用钟面表达时间,在学科的融合里促使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内化了语言表达的全景式作业使作业真正成为一种学习活动,使学生对作业充满期待,在快乐的作业里语言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南师附中江山小学英语教研组长纪星原老师,以《小学英语项目式作业设计的理性探求》
为主题进行了汇报。项目式学习是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是教师创设真实的驱动性问题或挑战的探究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项目成果展示,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及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项目化学习是用高阶认知“包裹”低阶认知,是超越原有学科教学对知识的“点”式理解,从更高一层的“网”来思考、运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纪星原老师结合本校的四季英语教学,完整的呈现了项目式作业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作业设计。
活动最后,专家孙菊老师分别从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不足与改进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点评,对教研组今后的发展给予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此次活动促进第三盟区内四所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科研工作的新跨越,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与教科研的整体水平。孙菊老师还从申报时课题题目的命名,关键词解读,课题申请内容等方面贴心的给出了课题申报的专业性建议,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撰稿:吴玮 编辑:王芳 审核:项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