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承办建邺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来源: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5-29

夏日至,万物竞秀;教研日,赋能精进。为切实提高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探索知行合一,做思共生课堂教学路径,进一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2024年5月28日下午,建邺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举行,由区教研员范韦莉老师指导,主题为“做思共生:促进儿童的数学体验与理解”。

“做思共生”强调在体验学习中实现学习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做”是“思”的实践支撑和行为证明,“思”是“做”的内在引领和进阶指向。学生在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动手做,更要动脑思,不仅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还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淬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数学能力的进阶和优化。围绕本次主题,两位骨干教师分别带来四年级《探秘计数法》一课和六年级《平衡的秘密》一课。最后由安徽省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戴之兵教师进行主题评课,特级教师戴雪晴总结活动。

第一节课由致远外小乐山路分校张阳老师执教四年级《探秘计数法》。从计数一词引入,揭秘计数的本质就是数数,在数数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常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借此创设古人捕猎的情境,捕猎活动中古人用实物来计数,提炼出一一计数的方法。接着通过三个活动渗透位值制的思想。第一个活动,古人创造一些符号来计数,提炼出用群计数的方法。第二个活动当数变大后,古人依旧使用符号,但符号包含了十进制和其他进制。第三个活动,数越来越大,需要的符号越来越多,怎么用较少的符号表示出所有的数呢?在情境活动中边做边想,增强体验,让同学们感受位值制的魅力。

第二节课由黄山路小学余荣晖老师执教六年级《平衡的秘密》一课。余老师通过猜成语四两拨千斤引入平衡,通过探究平衡的因素、探究平衡的规律、验证平衡的规律三次实验活动,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在活动中思考,以思考促进结论的理解。当左边质量×距离=右边质量×距离时,杠杆平衡。最后余老师通过阿基米德撬地球的小故事链接生活,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杠杆原理的应用,并运用杠杆原理解决跷跷板平衡问题,深化理解。

课后滁州市教研员戴之兵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戴老师从“体验”的角度评价两节课,提出知识是静态的,而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只有亲身经历,实地领会,有目的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获得一些具体的经验。第一节课《探秘计数法》张阳老师能够紧密联系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数数的变化;注重实践操作,利用三个递进活动促进学生思考位值计数的优点和价值;经历计数过程的探索,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第二节课《平衡的秘密》余老师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带领学生经历猜想、质疑、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杠杆原理蕴含的数学道理,体现了新课标鼓励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理念。同时戴老师也希望两节探究课能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省特级教师戴雪晴进一步解读做思共生的理念。她认为做思共生,实践源点是“做中学”,交融连线是“学中思”,相互支撑。基于理念与实践的共融,数学的课堂学习样态、生长的文化形态发生变化。认知体验具身,行知转向共生。正如教研员范韦莉老师所说:“做思共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做与恩,不是次单向的历程,而是教学、教研并行共生的双向奔赴。每一次的课例分享展示,也不仅仅是一节、两节课,而是一类课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更是带着生长理念、生长实践、生长思维的‘共生’价值追求。”

(撰稿:韦习娟    编辑:王芳  审核:项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