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四年级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

来源: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2-06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一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学生们由此展开讨论: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如何实现低碳生活呢?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恰逢十月,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开展的科技节主题为“碳”索未来,自在生长。四年级的学生用手抄报、绘画等方式,介绍"碳中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相关科学知识,所以学生对“碳”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程的序幕拉开,老师引领着孩子们踏入了一场探索生活中“碳”的奇妙旅程,不仅深化了他们对“碳”的认识,还详尽阐述了“碳”所引发的种种环境问题,由此吹响了“碳”索家行动的集结号角。小朋友们满怀热情地响应了这一号召,纷纷投身于这场意义非凡的行动之中,并且确定了本次行动的最终目标是撰写以“碳”为对象的研究报告。

行动第一站,在科学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踏入了学校的碳中和科技实践馆。馆内,小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揭示了碳的本质、影响及共处之道。一面“魔法墙”尤为引人注目,投影出新能源的未来图景。同学们通过互动装置,仿佛置身未来小屋,亲手转动摇杆,直观体验发电、输电、用电全过程。这些趣味横生的讲解、装置与互动,从科学维度深刻加深了学生们对“碳”的认知。回来后,孩子们纷纷在行动手册上写下了自己参观后的收获。

由此,孩子们更加明确了要为“碳”撰写研究报告的目标。回家以后,孩子们还上网搜集了有关“碳”的资料,并将它贴在本组“碳”索家行动手册中,与小组成员分享。

除了网络上给我们提供的资料,更重要的是了解我们生活中的“碳”。那么,如何收集到这些资料呢?首要之举,便是从我们自身出发,深入探索。孩子们为自己做起了实地观察记录表,他们利用当下热门的ai技术,获取了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碳排放值,围绕自己的日常生活所需,设计了专属于自己的四年级学生一日碳排放记录表。仅仅依靠自家的小数据可不够,毕竟社会这个大舞台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共同搭建的。面对这个的难题,别担心,我们有调查问卷这个秘密武器!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初步掌握了设计问卷的秘籍。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发放问卷!他们鼓起勇气,走进小区,走进公园,走进商场,礼貌又热情地递出一张张问卷,探索着社会的“碳”足迹。

这回的数据倒是很丰富,但是这么多的数据我们该怎么整理呢?别着急,数学老师有小妙招。在数学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列表整理了本组调查问卷所获得的信息,让数据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除了搜集资料、实地观察和调查问卷这些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咨询他人来获取研究报告所需的信息。在学校里,说到对“碳”的了解,科学老师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专家。于是,各个小组长精心汇总了组员们对于“碳”的各种疑惑,怀揣着这些问题,他们找到了科学老师,以求得到专业的解答。

到此,各位小小“碳”索家们,为做研究报告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写起研究报告来也游刃有余,给出的建议也有理有据。

孩子们化身为小小“碳”索家,通过实地观察、调查问卷和向老师请教,深入了解了生活中的“碳”足迹。他们勇敢地走进生活中的各个场所收集数据,学会整理和分析,最终撰写出有理有据的研究报告。这次活动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期待着孩子们未来继续勇敢探索未知世界。

(撰稿:郭玉玉 编辑:王芳 审核:项杰)

640.jpg

2.jpg

3.jpg

4.jpg

5.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