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建邺区六年级语文老师齐聚建邺实验小学分校,开展“双减”“双新”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聚焦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倪鸣老师,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研训员张蓉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课例展示,沙龙评课和专家点评。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的潘雷老师执教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的课例,潘老师以“知音文化”为导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以学定教,设计了“谈话导入引知音”“诵读古文讲知音”和“研读古文解知音”三个学习活动。潘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多样的朗读方式,学生理解了古文大意,为小组学习探究活动夯实了基础。接着,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杨超然老师执教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杨老师首先借助课前预习单,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学生眼中的鲁迅先生,再借助文本第一部分认识周晔心中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列小标题的方式交流鲁迅先生生前的五件事、理清文章脉络,最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抓住细节、借助资料,进一步感悟鲁迅先生的形象。教学内容勾连学生已有经验、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教学流程清晰直观。
两节课例结束后,两个观课小组分别进行了现场评课。“都挺好”团队结合《伯牙鼓琴》分享对变革学习方式的认识:探究性活动要源于真实问题,学习方式要体现语文的味道,还进行了同课异构,转变方向,以知音故事为主线设计学习活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亮平”团队现场点评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例:杨老师利用“学习提示”,使学习目标更精准;利用学习支架,让学习活动更精细;分布开展活动,交流过程更精要。围绕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基于真实学情优化学习活动,关注学生思维深化学习活动,层层追问挖掘思维深度。团队成员还指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更要关注三个视角:学科视角,立足学科本体;学生视角,面向全体学生;学习视角,体现学习进阶。
最后,倪鸣老师结合两个课例为大家解答两个问题:为何要变革学习方式以及何为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要重视学生能力发展点,尤其是反思跃迁的能力;学习方式的变革应倡导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树立整体设计观,关注教学评的一致性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此次教研活动,为我校深入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思路和策略,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研读新课标,探索变革学习方式的新路径。(供稿:潘雷;校对:董瑶;审核:骆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