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上午,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录播教室和美术教室同时开展了“文化溯源,守正创新”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此活动旨在促进课题资源共享,推动美育在守正创新中的高质量发展。建邺区全体中学美术教师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活动邀请了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进行点评指导与分享。
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的周琦老师开设了一节《文物里的烟火人间——身边的陶》课例展示。周老师别出心裁地利用国家博物馆AI虚拟数智人带领大家看文物——陶器,引出文物背后的故事,巧妙地利用陶器的外形与图案引发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关系。通过多种徒手成型的方法将传统美术课程推向高潮,这一教学过程不仅是对传统陶泥艺术的传承,更是将学生探索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将传统美术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互动性极高,充分地展示了周老师对传统陶泥艺术课程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
来自南湖二中的刘会敏老师开设的《“愈见”你我·悦纳自我》融合心理与美术双向目标,借艺术表达重构自我认知图式,实现心理弹性和美术素养双提升。针对传统肖像画课堂上,学生因心理防御产生自我认同危机、因写实标准陷入技法焦虑,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缺乏积极认知,出现回避画自己、丑化同学等问题,借助 “乔哈里窗”活动 重建内心秩序,画象征性自画像时运用“隐喻重构”“缺陷转换”等策略,引导学生借象征元素表达自我,让学生在创作中找到新的自我表达方式。从而悦纳全部的自己。
来自金中河西的刘超老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书为心画,法为准则》的讲座。刘老师从书法的概念、“法”的内涵、以及如何学习书法三个方面对书法的学习作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来自金中河西的周玮老师为带来了一节以《园林·探幽》为主题的公开课,通过时空穿越情境引导学生解码苏州园林文化密码。课程融合历史、艺术与劳动实践,借助文征明语音导览、拙政园实景视频等技术手段,探究“天人合一”造园理念与漏窗设计美学。。AI机器人“美美”的总结升华,将文化传承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创实践,让古典园林智慧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来自南师附中邺城路初中的赵书哲老师开设的《好戏进校园——校园戏剧节海报设计》是一节结合戏剧文化、视觉艺术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美术课。课前,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了解戏曲人物,并为自己喜爱的角色创作形象,为海报设计积累素材。课堂上,学生学习海报的构成要素与设计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视觉表达的方法。在创作环节,他们结合AI生成的图像,运用拼贴、绘画等方式,设计一幅校园戏剧节海报。本课不仅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与创意表达能力,还通过AI技术的应用,让传统戏曲文化焕发新生,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与时代感。
最后,来自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王晓丹老师和来自南师附中邺城路初中的何青老师进行了点评,对老师们的公开课和讲座予以了高度地赞扬,她们认为今天的课程无论是文化溯源、文化理解还是文化创新方面,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将AI引入了自己的课堂当中,并且自然而然地将AI技术落地到了我们的美术课堂,真真正在地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学习与交流合作的平台,更是有力地促进了课题资源共享,教学理念创新。推动美育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审美感知、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的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关注生活,热爱学习,传承文化。(供稿:周琦 校对:周洋 审核:袁晶、任飞、朱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