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题材从小学移到中学,从“白话改回文言”,其中变化及魅力值得研讨。
2021年12月9日下午,在南外河西初级中学开展了两节《愚公移山》同题异构课,由南外河西语文老师吴婷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宋运来执教。此外河西外校麻燕老师进行了《愚公移山》的说课,南外本部蒋兴超老师开设了一节《文本价值•编者意图.•课型样态》微讲座。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教育集团副理事长易善平、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校长张培成等出席活动并且参与各个环节,南外河西教育集团专办马菊华主任主持本次活动。此次活动特邀区语文教研员吕莉老师进行专家评析,思维碰撞,探讨中学生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减负增效途径,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吴婷老师的课紧扣“愚”字,一线串珠,整节课由三个板块构成:寓意于“愚”,何以寓“愚”,推“愚”出新。整个环节丝丝入扣,师生合作,课堂互动生成真实自然又哲理思辨。
宋运来老师适时适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式、合作探究式、朗读式,切换自如,多维度地带领同学们开掘文本细节,创设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氛围;联系华夏文明发展史,联系愚公精神的时代内涵,让愚公精神的内核更加震撼人心!
麻燕老师的说课,恰好是结合了吴婷和宋运来老师的共同点,关注寓言的体裁特点,强调文本意识,让初中生的思维在语文学习的起承转合中得以碰撞、磨砺、成长。
蒋兴超老师的微讲座《文本价值•编者意图.•课型样态》寓教学思考于生活小事,娓娓道来,实在妙趣横生。由时下的群文教学、项目化学习、任务型学习、大单元教学说起,引发深思:教材是个例子,我们如何活用教材?我们如何给学生传递编者的意图?我们如何突破课型样态,来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
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对两位老师的同题异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吴婷老师的课语言精练,问题设计精巧自然,既有自己内在的逻辑,又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宋运来老师的课极好地体现了小学老师执教初中生的衔接,教态自然极具亲和力,在循循善诱中解决问题;两个老师对于愚公精神的解读都很唯物且有时代性,同题异构,相得益彰!
在“双减”之下,吕莉老师总结了四位老师下午授课、说课、讲座的共通之处:立足文本,明确章法,讲授知识和开发学生思维双线并行,应是“双减”背景下我们应该走的必经之路。吕老师语重心长地遵嘱我们所有语文人:要思变:即要打破常规,潜心钻研,积极创新,勇于变革;要思辨:从对阅读的重视,到思维力的培养;从良好习惯的培养,到链接社会的教育,都要辩证统一起来。语文学习必须扎根生活的土壤,开花结果,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习力的培养。
在场的语文小伙伴们都受益匪浅,相信在 “双减”后,语文教学更充满期待,学生未来会更加精彩。让语文之花落地生根,我们语文人携手探索、奋勇践行。
(信息员 高瑜 袁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