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南京市新优质初中课堂教学“塑型与嬗变”实践与研究新成果典型案例展示活动在建邺初级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主办,旨在总结十年来薄弱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丰硕成果,凝练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南京市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落地实施。南京市教研室孙旭东主任、朱建明副主任、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各学科市教研员、各区教师发展中心分管领导、新优质初中学校教学校长及学科骨干教师代表出席并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开幕式由南京市教研室王兵老师主持。建邺初级中学书记、校长李明顺致欢迎辞,回顾了学校从薄弱校到新优质初中的蜕变历程,强调“塑型与嬗变”实践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作用。南京市教研室朱建明副主任详细介绍了项目发展脉络:自2015年起,全市46所薄弱初中通过市区校三级教研联动、教学资源研发、课堂范式迭代,逐步形成素养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并在“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实现创新突破。南京市教研室孙旭东主任高度肯定项目成果,强调要以教育强市建设为契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打造“强富美高”新南京的教育标杆。
活动第二板块聚焦学科教学成果展示,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学科,于9个分会场所同步展开,通过研究课、专题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呈现区域共性与校本特色融合的课堂新样态。在建邺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峰、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黄玉华、建邺初中书记、校长李明顺等领导的陪同下,市教研室孙旭东主任、朱建明副主任等领导参观了学校校园,了解了各个分会场所活动的开展情况。
我校作为主会场,承担了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三门学科的研究课展示,同时为其他学科提供授课场地,充分展现了“以生为本、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
数学课堂上,王予暄老师以《三角函数》为课题,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展现了“问题驱动—合作学习—思维提升”的课堂模式,赢得了专家与同行的一致好评。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唐金龙老师执教的《在情境任务中感悟交往的魅力》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真实生活场景,凸显学生主体性与思辨能力的培养,获评“情境化教学的典范”。
历史课堂上,曹斌老师通过《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课进行“生长课堂”学习单的校本化实践探索,从“微目标”的起点,开展“微探究”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微成就”,最终实现“共生长”的目标。
此外,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专家讲座与研究课同步开展。南湖二中吴朝杰老师执教初一研究课《有为有不为》,漆桥中学周颖老师的《生活·教育”乡村新优质初中语文实践的探索》讲座、南信大附属中学李娜老师的英语阅读课、八卦洲中桥中学杨静芳老师的“跨学科活动实践”讲座、六合区程桥初级中学董霞梅老师的《走进科学探究的乐园》化学研究课、文枢初级中学梁平带来的《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生物学大概念教学实践》讲座、孝陵卫初级中学闪梅《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地理研究课,多元化的课堂样态和跨区经验交流,为参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各分会场研讨气氛热烈,教师们围绕“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校本资源开发”“课堂范式迭代”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作为南京市“新优质初中创建工程”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建邺初级中学始终以“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通过校本教研、跨区联动等方式,探索出“五育融合”“微课堂变革”等特色路径。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锚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强市贡献更多力量!(供稿:王颖 编辑:王颖 审核:孙继伦 终审:赵晓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