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南京日报以《建邺 让运动成为中小学生的新时尚》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区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新做法、新成效。现分享如下:
近年来,为了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建邺区教育局在建邺实验小学专门举办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现场会,展示学校“坚持健康第一新常态,引领师生品质生活”的办学理念。
“让运动流行起来”,不仅是建邺实小的时尚口号,更体现了建邺区发展学生体质运动的愿景。通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活动,全区各学校在提升学生体质上目标明确、理念清晰,组织健全、有制度保障;同时强调立足课堂、用好课间,其锻炼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横生,深受师生喜爱,运动项目普及性强,参与率高,成效明显,真正将提升学生体质与促进全民体质提升结合起来。
健康“新常态” 引领师生品质生活
建邺实验小学自建校以来就遵循“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培养目标,坚持培养大写的“人”,让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要健康。学校从小处入手,依循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托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以“五重模式”扎实推进全校学生体质提升。
现场会上,建邺实验小学的体育老师分别依据国家体育课程和校本体育课程进行了不同形式体育课的展示;进行了国家体育课程和校本体育课程展示,将“艺术”、“趣味”与“运动”相结合的“阳光一小时”活动让所有小学生们陶醉其中,更是让参会嘉宾赞叹“运动”在建邺实验小学如此“流行”。学校车模社团4名四驱车队的学生,4名遥控车模队的学生,四驱竞速,精彩纷呈;学校外籍学生和本地孩子一起交流书法,操练书法体操,促进了文化融合。在随后的汇报和互动环节里,祝瑞松校长汇报了学校学生体质提升工作的一些做法。主题为“动向何方”沙龙中,教师代表、媒体记者、家长代表、社区和医生代表通过场内场外互动的方式对学生体质提升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愿景。
“第三方”体质监测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建邺区教育局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动真格,出实招。伴随着《建邺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实施办法》的出台,建邺区针对基层中小学重知识教学、轻体质培养的现状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成立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从2014年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开展测试并公示结果。学校班集体考核验收,对体质健康合格率下降的班级实施“一票否决”;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评优评先中“一票否决”,年度办学绩效考核降低一个等次。区教育局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当年没有达到年度设定目标值的学校,主要领导年终绩效考核降低一个等次,对合格率排名末位的学校负责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其实国家教育部在2007年的规定中就有体质健康对中小学生评优的要求,体质健康良好才有资格评优,但其实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做到。现在我们建邺区出台的这个《实施办法》中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作为三好生必备条件,一方面是执行上级文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想把这一件关系学生一生发展的实事推动起来。”建邺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强宏娟表示,建邺区成立专门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就是要将这件事在每个学校切实做起来。“每个孩子每学年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体质测试结果,定期公示,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真正成为一道硬杠杠。” 强宏娟说。
体育社团“全覆盖” 运动成为校园新时尚
据了解,建邺区教育局近年来先后出台《建邺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建邺区中小学体育、艺术、科技3+3实施方案》和《建邺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实施办法》,将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列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要求全区每一所学校有一个体育特色项目、每个学生有一项体育特长。
全区每年4月举办“阳光体育节”,开展学生冬锻项目比赛、小学校园足球赛、中学校园篮球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自去年起在建邺区中小学生才艺冬令营中加入学生体育竞赛项目,为学生体育才能展示提供平台。目前全区各中小学都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如中华附小的武术、排舞,金中实小的羽毛球,新城小学和新城小学南校区的足球和冰上运动,致远外小的击剑,新城初中和上新河中学的啦啦操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脱颖而出,各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种类多,学生参与率达100%。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机制激励,以建邺实小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校学生体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本报通讯员 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