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美育的实践中,名画欣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同时,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支持对幼儿的欣赏与创作至关重要。
2025年3月28日,南京市建邺区华润悦府幼儿园与南京市凤栖路幼儿园的美术教研组再次聚力,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美术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我们围绕“名画欣赏与教师引导策略”的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融入名画欣赏元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欣赏与创作。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的观摩与分析,进一步深化了教师对美术欣赏活动的理解与实践。
张梦婕老师开展了小班美术活动《沙丘》,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丰富的视觉材料,带幼儿感受沙丘的形态变化、色彩的层次性。幼儿在欣赏过程中,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探索的光芒,他们用小手轻轻模仿沙丘的起伏,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喜爱。画面沙丘起伏,冷暖色调对比明显,充满自然之美。
卢昕老师开展了大班美术活动《小桥流水》,通过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小桥的精巧结构、流水的潺潺动态以及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幼儿沉浸在诗意画卷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画面中小桥横跨水面,流水潺潺,墨韵生动,树影婆娑,意境悠远,展现出幼儿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观摩结束后,教研组成员围坐一堂,展开了热烈的研讨。首先,张老师分享了《沙丘》活动的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及实施过程,强调了通过感官体验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性。卢老师详细阐述了《小桥流水》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从细节入手,感受作品的意境与情感,以及如何在欣赏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接着围绕“名画欣赏,你对这两幅名画有怎样的审美体验?”和“教师的引导是否有效地支持了该年龄段幼儿的欣赏与创作?还用了哪些支持策略?”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对于《沙丘》,有的教师表示画作中的沙丘形态各异,色彩层次丰富,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而有的教师则被《小桥流水》中的水墨韵味所吸引,认为画作中的小桥、流水、树木等元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美丽。
教研组长李雯露老师对活动进行了小结,她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精心准备与精彩呈现,同时强调了美术欣赏活动在幼儿美育中的重要地位。李老师指出,通过观摩与分析,我们不仅看到了幼儿在美术欣赏中的成长与进步,也看到了教师们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与提升。
展望未来,两园将继续深化“双园联动,美育共生”的教研模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更多适合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让美育之花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我们期待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汇聚众智、凝聚合力,为幼儿的艺术成长之路铺设更加坚实的基石。
(文稿:卢昕 编辑:王梦昕 审核:王灿灿、夏正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