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上午,香山路幼儿园课题中心组成员在小农场开展了项目教学研讨活动。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吕亦枚老师亲临指导,与成员们就蔡婷婷老师的《棉花躲猫猫》活动和朱丽萍老师的《芋头的一家》活动,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首先,教师们观摩了蔡老师的《棉花躲猫猫》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捏、摸、揉、撕、等各种方法尝试统计出一朵棉花中棉籽的数量,以此来验证孩子们提出的每朵棉花中棉籽的数量是不是相等的这一问题。尽管活动中孩子们有失败,也遇到了困难,但孩子们也有反思,有尝试。之后老师们观摩了朱老师《芋头的一家》活动,幼儿通过观察芋头的叶子颜色选出成熟的芋头,并尝试用各种工具收获成熟芋头的球状茎。幼儿在尝试收获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泥土很硬、挖不出来、挖破了等问题,集体讨论过后决定制定详细收获计划后下次再进行尝试。在观摩的过程中老师们生发了许多对于“全收获”课程的想法与建议,回到会议室中吕亦枚老师首先提出:要让幼儿不断的尝试,哪怕失败了也是宝贵的经验,全收获课程的目的应当是幼儿的收获而不仅是农作物的收获,由幼儿的一个个真问题生发出的课程才是真课程。在我们重新确定了这一理念之后大家积极讨论“全收获”课程中棉花和芋头的各种部位可以如何让孩子玩起来,老师们没有发现教育价值的茎和叶在吕老师的脑海里生发出了无限的可能,只有像孩子一样富有童心的教师才能想出这么多孩子的玩法。我们的老师听了后也深受启发,由孩子的问题生发课程,从孩子的角度建构课程,这需要我们老师保持着一颗童心。
通过今天的教研活动在吕亦枚老师的思想引导下为今后的棉花、芋头项目指明了研究方向,同时也重新思考了“全收获”课程的生成方式。相信在老师们的反思中我们的课程也会不断完善,让幼儿在农场的收获中收获更全面的发展。
(信息员 魏婷 陈宇)
(本文由魏婷从南京市香山路幼儿园网站同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