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热爱,向未来”是南外河西第二附属小学的主题词,而今日一群有热爱的英语教师聚集在二附小校园内,一起探讨“教学评一体化”该如何做?一起来看看大家智慧的碰撞吧!
第一小组的老师们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选择了三年级上册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进行了作业设计,并分别阐述了作业设计中的亮点,最后根据作业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展开讨论。在作业设计前,小组成员明确“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通过梳理单元教学目标,到明确单元作业目标,到设定课时教学目标,到确定课时作业目标,从而明确作业的功能与类型,从而进行作业设计,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因此老师们先解读单元内容,挖掘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为love to share来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根据单元板块整合为四个课时,从而明确相应课时作业目标。在作业目标设定中关注了主题意义、育人价值及开展多元评价。在后面的讨论中和今天的学习中,反思在作业设计中缺单元活动的开展,在后面的实践中应对应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活动,做到利用单元活动将作业与学生生活联结。
第二小组选择六上第四单元Then and now展开单元作业设计,主题为“基于主题意义,优化作业设计”。主要基于以下4点教学评相关理念:1.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逐步建立主题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3. 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4. 引导教师科学作用评价手段和结果,针对学生学习表现及时提供反馈与帮助。我们先学习相关理念,然后根据Changes的五个子主题进行分课时设计,以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第三小组在命题前共同学习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内容,“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命制五上期末试卷时,基于基本原则:有尺度有基础、有梯度重能力、有深度重思维、有温度重人文、有热度重实践。我们在命题的过程中,注重试题的情境性,引导学生感悟词语之意,领略语言之功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试题的多元性,通过形式多样的题目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试题的思维性,运用思维工具,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独创表达。
第四小组以小剧场的方式,第一天,小组成员对于教学评一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在讨论中总结:教、学、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教”主要指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学”主要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评”主要指监控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的活动。核心是教、学、评三者要相互看齐、相互对接,其实质是教、学、评三者在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 第二天小剧场中,第四小组以 3B unit7《On the farm》为例,结合单元课时目标和作业设计来具体说明教、学、评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讨论中,提及两种教学评一体化样态。一种是贯穿在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的样态,另一种是贯穿于一节课中的样态。
第五小组共同研读文献资料,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相关论文,明确了“以评促教促学的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小组选择译林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Project 2 A travel book单元作业设计,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文本和学情分析,提炼单元主题和课时子主题,制定单元目标和作业目标。目标确定后,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引领,凸现主题意义,分别设计了五次作业:Period 1 课前、Period 1课中、Period 1课后、Period 2课中和Period 2 课后。五次作业在单元导语的主题情境中,逐步引导学生向单元目标前进。本次小组活动,第五小组的六位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深入研读文献和教材,侧重于作业中的评价表设计,对评价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所起的引导、调控和反馈作用,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六小组以沙龙的形式真实呈现了他们构建单元作业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她们回归“双减”和“双新”的背景,思考如何基于单元整体构建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让学生学习增值的作业。第六小组从主题意义着手,选取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这一单元,帮助学生充分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并引导他们做中华文化的小小传播者。她们不断探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回溯教师教学的落脚点,从而确认作业评价的检测点和反馈点。在此基础上,她们还以作业为抓手,为学生构建更多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继续学习了解更多不同地方的春节活动和与计划相关的语用表达,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推向深入。与手工实践相结合的单元大任务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不断总结课堂所学和课后所学,最后以作品的形式总结呈现,从而对本单元的教与学进行评价,也为学生进一步推广春节文化提供载体。第六小组表示她们的思考还在浅层,会以此为契机,继续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赋予学生数量值、动力值、方法值和意义值的方法。
张丽宁老师对于本次活动做出点评,她指出教是教师的教,学是学生的 学,评价则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学,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评价进一步促进教学。
本次沙龙研讨活动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英语学科育人目标有效落地,并引导教师从教学设计与实施入手,关注教什么、学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并且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持续观察和评价,确保目标的达成。(供稿:陈丽娟 编辑:董晨 审核: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