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南外河西二附小一年级开展“童眼看金陵”跨学科学习活动

来源:南外河西二附小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03-29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内外,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南外河西二附小一年级开展“童眼看金陵”跨学科学习活动,诵读朗朗上口的南京童谣,感受南京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带给我们的文化熏陶。

当童谣承载了南京独有的人情风俗,它便会将我们带到一个特别的故乡。在快乐的诵读中,孩子们和祖辈完成了一场精神上的交流。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便是“读读儿歌和童谣”,在这一课中,孩子们接收到了每人都要参与“童眼看金陵”童谣诵读会的任务。想要完成任务,首先就要来读读诵诵南京的童谣。3月9日下午,《南京童谣》责任编辑鲍老师来到了孩子当中,他带来了《南京童谣》这本书,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了许多具有南京特色的经典童谣,兴趣的种子也悄悄地在小朋友们的心田萌芽。

之后,同学们还利用每天的早读和课外阅读时间,诵读《南京童谣》。课间,孩子们三三两两在一起,体验有趣的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炒盐豆,炒豌豆,炒一堆白果翻跟头”......同学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了诵读童谣的乐趣。

童谣里写的南京特色在哪里呢?那就要随着童谣走走瞧瞧南京城。古都南京是一块风水宝地,它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四时各有特色,由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南京城内留下了数不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童谣承载南京特有的人情风俗。孩子们利用周末时光,寻味南京,阅读金陵,勾勒出古都南京的初印象,走访打卡了童谣中的城墙、景点、古桥,品尝了南京的风味小吃,他们用心去观察、聆听和感受这座沉淀了许多故事的城市。

认识了童谣,感受了南京,想要参与童谣诵读会,那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四盟区“小学语文低年级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究”教研活动在南外河西二附小举行。课上,濮小卉老师带着同学们诵读童谣,还模仿童谣的特点,小组创作南京新童谣《南京景点谣》《花儿花儿几月开》。

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即将表演的童谣,通过“一谣一画”的形式,加深了对童谣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举办童谣会,同学们畅游校园,选择了的春意浓浓的小花园作为本次活动的举办地点。在同学们的装扮下,小欢园显得更加美丽。为了更好呈现童谣会的效果,同学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课主动进行童谣会节目的排练。

3月27日下午,同学们期待已久的“童眼看金陵”春日童谣会终于来到了,第四盟区的语文老师也前来观摩了本次活动。童谣会由南京的游戏、南京的建筑、南京的生活、人们的想象几个篇章组成,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了精彩的童谣诵读表演。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一阵阵清亮稚嫩的童声,一个个可爱童趣的动作,为大家带来了欢声笑语,也为自己迎来了阵阵掌声。整个童谣会嵌入了表现性评价,孩子们共同商量评价标准,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等方式,每位同学都获得了“童谣诵读小达人”的称号。

春意漫漫,童声悠悠。本次跨学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的界限,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南京文化,感受童谣的魅力。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会从童谣中收获快乐与成长的力量,有趣的童谣也会在校园里继续传唱! (供稿:祝琳婧 编辑:董晨 审核:赵梓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