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日,正是读书时!4月12日,南外河西二附小开展了以“创新·赋能:一起读书 一起见山见海”为主题的教师读书会。坐在敞亮的图书馆里,老师们共读张华老师的《让儿童创造着长大》,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读书会由袁哲副校长主持,袁校长向老师们介绍了《让儿童创造着长大》是一本有洞察力的教育著作,它用朴实的语言,揭示了普世的价值,也为一线的我们参与跨学科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袁哲副校长以三个“追求”来领读全书,并结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课例,阐述了“我们并非长大了才有创造性,我们是在创造中成长。”谷嘉雯老师阐释了未来教育观的概念,设计情境化的数学问题,关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时间观念、方向感和量感。丁伯松老师认为,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应该登上信息技术这辆高速列车,为我们的生活提质增效。陈天妮老师分享了自己阅读时的两个心动关键词:“核心素养的时代性”和“创中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张晨宇老师关注“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展开深度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应该舍弃陈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陈丽娟老师聚焦本书的课程核心素养,思考如何根据新三维目标创生课程并设计教学,深入挖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单元作业。滕国庆老师关注本书中“大观念下教学内容究竟选什么、选多少、怎么选的问题”,她强调教学内容的数量应适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孙秋老师被书中提到了,信息时代背景下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跨学科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祝琳婧老师关注学生不是学科学习的“旁观者”和“静听者”,而是“参与者”和“建构者”,学生可以成为一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发展“专家思维”,促进其健康成长。陈雪莹老师体会到学生创造着鲜活的课堂,跨学科学习是不断帮助学生去“发现”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探究、学会做事,完成个体的独立、平等与自由。
爱思考才会有创造,体验“春日拼贴诗”,用我们对生活的感悟,从春日的散文诗中,选取喜欢的词句,一起剪一剪再贴一贴,化身春日诗人,做一株野生向日葵吧!
蒋校长在活动的最后,分享了自己对读书感悟: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是滋养生命的最好方式;在阅读时择其一二要义,深入钻研,学有所思,读有所悟。读书不仅是获得知识,更是要学以致用!
我们在读书分享中交换着智慧,也在理论与教育实践中不断求证。正像张华老师在书中所说:“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复杂情境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但自己未曾发现的关系和规律,让他拥有对知识进行质疑、批判的底气,拥有类似于科学家那样的预测和直觉能力,像科学家那样学习和思考,像科学家那样参与知识的发现和发展过程,拥有对改造世界的热情和勇气。”春日明朗、正好学习。读一本好书,在闲暇的时间充盈自己,唯有这样,方能实现内心的自由!
(供稿:陈雪莹 编辑:董晨 审核: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