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万物复苏,草木萌发,金陵城也迎来了它最美丽的时光。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们更加深入地感受春天金陵的魅力,南外河西二附小策划了“童眼看金陵”跨学科学习活动,激发孩子们对南京这座古都的热爱和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本项目化学习活动以“春日童谣韶一韶”、“金陵童谣乐趣多”、“走进童谣里的南京”三个目标为引领,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南京的春天和童谣文化,同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通过童谣学习,初步了解南京的春天习俗和传统文化。了解童谣的来源和特点,感受南京独特的地方文化。通过童谣学习,感受南京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南京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引导学生认识到童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鼓励学生将所学童谣传承给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南京的童谣文化。同时,鼓励学生创作新的童谣作品,为南京童谣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活动伊始,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了许多充满南京特色的经典童谣。这些童谣,有的描绘着南京的风土人情,有的诉说着南京的古老传说,每一首都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南京文化世界的大门。他们或轻声细语,或高声诵读,那清脆的童音在校园里回荡,宛如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这些童谣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南京的繁华与美丽,更让他们对南京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了诵读童谣,孩子们还参与了丰富多样的童谣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着古时的城门守卫,一问一答,玩得不亦乐乎。他们通过游戏,了解到了南京的城门文化,。除了诵读童谣,孩子们还踊跃地参与了各种富有童趣的童谣游戏。这些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愉快的时光,还让他们在玩耍中深入了解南京的传统文化。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随着童谣的旋律,孩子们有的扮演起古时的城门守卫,有的则站在中间作为挑战者。他们模仿着古人的模样,一问一答,玩得不亦乐乎。在快乐的游戏中,孩子们了解到了南京古老的城门文化和历史。
孩子们一边手拉手一边唱着童谣随着童谣的节奏。“炒盐豆,炒豌豆,炒一个白果翻跟头!”孩子们模拟炒豆子的动作,手舞足蹈,充满了童真童趣。通过这些童谣游戏,孩子们不仅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还在玩耍中深入了解了南京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珍惜和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
“糖粥藕、糖芋苗,桂花酒酿小元宵。豆沙条、马蹄糕,松子茶糕满街跑......”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南京的大街小巷,寻找与童谣相关的景点、建筑和小吃,并进行打卡记录。他们有的来到夫子庙,感受古代学府的庄重与肃穆;有的来到老门东,品味南京的地道小吃;还有的来到南京城门上,领略南京的自然风光。通过实地探访,孩子们对南京的了解更加深入,对南京文化的热爱也愈发浓烈。
在此次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快乐与成长。他们在诵读童谣中感受到了南京文化的魅力,在游戏与打卡中深入了解了南京的历史与文化。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收获,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有趣的童谣将继续在校园里传唱,成为孩子们美好童年的珍贵回忆。
(供稿:骆雁 编辑:董晨 审核: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