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开展传统文化宣讲活动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04-02


3月28日,南京市建邺区思想道德讲师团走进金陵中学附属小学,开展了一场以“赓续中华民族发展史 探索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宣讲活动。朱学春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互动,向二年级学生们普及了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及文化意义,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讲座中,朱学春老师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引强调了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重要成果,其科学价值与文化内涵至今熠熠生辉。他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补充历法,通过观察太阳运行和自然物候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于201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详细讲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及其反映的四季变化、温度变迁、物候现象等。朱学春老师指出,节气以黄河流域的河南为基准,结合北斗七星斗转星移与太阳黄经度数确立,体现了古人对天文地理的深刻认知。例如,“立春”象征万物复苏,“秋分”恰逢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学生们还通过朗读节气歌、分享民谚和诗词,进一步理解了节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现场设置了趣味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参与,背诵与节气相关的诗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杜牧的《清明》等,并分享自己熟知的农谚。朱学春老师鼓励同学们观察自然规律,学习科学知识,未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活动尾声,他特别提到,现代科技如北斗卫星系统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呼吁孩子们在创新中传承中华文明。

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更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至今仍对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及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供稿:马芹 编辑:张滕南 审核:金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