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南外河西一附小承办南京市小学信息科技专题教研活动

来源:南外河西一附小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3-25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学期伊始,为促进南京市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互相交流经验,引导教师们深度研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3月8日上午,在建邺区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成功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次南京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基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深度研课”。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信息科技特级教师李有翔老师主持,市教研员王少峰老师、各区教研员与信息科技教师出席参加,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朱彩兰教授到场点评。

活动伊始,三位老师带来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的赵安琪老师执教三年级《即时的交流与分享》。赵老师首先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即时通信,最后运用班级群进行学习心得分享与自我评价,感受即时的交流反馈。

第二节课南京市小行小学章文老师执教三年级《文明规范的互动交流》。章老师以学生身边的事情为切入点,通过师生对话将线下面对面交流和在线互动交流方式联结,合理使用在线互动交流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节课是由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的胡燕青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设计数字作品》。胡老师以幼小衔接为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对作品主题、作品形式、数字资源、软件工具等几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三节课后,江苏省特级教师、南外河西一附小书记、校长郝玉梅为本次活动致词,她对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教研员、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郝校长介绍了学校“五自尚学”理念以及近年来本校信息化工作取得的进展,并祝愿所有老师在信息科技研究之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研究课后,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的王宁琳老师为大家带来讲座《落实评价标准 寻求有机关联 助推学生发展》。王老师从分析解读《南京市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出发,结合学校信息组的实际课堂与教学研究,从评价的“结构化、真实性、增值性”三个方面讲解了如何将课堂评价标准更好地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

沙龙研讨环节在江苏省信息科技特级教师李有翔老师的主持下,栖霞区实验小学的袁甫老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刘凯晨老师、南京市五老村小学的王雅雯老师和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的刘家惠老师针对南京市小学信息科技课堂评价标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专家点评环节特邀了南京师范大学朱彩兰教授指导。朱教授聚焦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特别提出教学评价逆向设计的三步走“目标确定、评价设计、活动设计”,强调在教学中发挥评价的多重价值“对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让本次研究活动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活动的最后,南京市信息科技教研员王少峰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王老师对老师们的课例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今天三节课都将课堂评价标准用不同形式呈现了出来。王老师强调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与课堂中思维的发生,提倡老师们依托课标逻辑主线,让思维可见、促学习发生。

教研无止境,学习共成长。相信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会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探究之路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发展。

(供稿:吴可   编辑:赵安琪   审核:许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