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基础体适能”项目深入实施,2025年1月8日,一场聚焦专业成长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体适能”项目专项培训会在南京市华山路小学顺利召开。培训持续全天,项目专家组成员,各区教育局体育专干、体育研训员、区级项目负责人,以及市级实验学校的项目负责人和教练等260余名体育工作者参加培训会。
上午9:30,殷从建教研员对体适能项目行动框架和项目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全方位地呈现了体适能项目的整体架构、发展规划以及各个小组目前的工作成果和未来方向,使参会者能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把握项目,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到自己工作与项目整体发展的契合点。
在教学比赛综述与分析环节,江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近期“基础体适能”项目教学比赛的全面综述与深入分析。她强调,教学比赛是检验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应该将比赛中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同时,江院长还建议各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随后,南京市体卫艺处处长叶勇宣布开班仪式正式启动。叶处长带领大家回顾了体适能项目建构与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并就革新体适能课程理念、创新体适能器材使用以及提升体适能育人效能等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叶处长简短而有力的开班动员站位高、思路清、任务明,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信心。
分组培训环节更是亮点纷呈,精彩不断。在报告厅内,四位一等奖获得者带来了精彩的优秀课例介绍,他们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独特的教学理念,展示了“基础体适能”项目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让在场的学校项目负责人和教练能够汲取到最前沿、最实用的教学智慧,进而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体适能教育。
同一时间,三楼会议室进行了市区协同管理培训,专干、研训员们围绕管理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在体育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为体适能项目在市区范围内的全面推广和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
午后的报告厅内,由赵亚楠、胡鑫博士带来的项目发展理论培训深入浅出,让参会人员能够站在更高的理论平台上审视体适能项目。赵亚楠博士以《体适能的历史溯源与本位价值》为题,对体适能的概念起源、内容界定以及本质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胡鑫博士基于《中国儿童体适能行业调查报告》与《基础体适能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一方面详细介绍了全国体适能教育的实施现状、经验做法,让现场参会教师明确了学校体适能教育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强调了体适能课程设计要突出科学性、实践性与多元性的底层逻辑。
科研是体适能项目的创新引擎,赛事则是展示项目成果的重要舞台。在三楼会议室,专家组和区项目负责人围绕科研、赛事方案论证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专家组与区项目负责人一同对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进行细致论证。同时,从赛道设计的合理性、竞赛规则的公正性以及赛事组织的高效性等多方面对赛事方案的进行了系统论证。
此次项目专项培训会是一次集知识传授、经验交流、协同合作于一体的“充电站”,不仅提升了参会者的专业素养,更为南京市小学基础体适能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市小学基础体适能项目将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教育保障。
(供稿:刘明雨 编辑:王铨 审核:张泰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