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中华附小承办建邺区小学教学展示活动

来源:中华附小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05-22

为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新学年“双新”“双减”背景下,坚持紧盯教学改革目标,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将“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建邺区教育局、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处举办建邺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2023年5月17日上午, “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成功举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建邺区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肖大明,区教师发展中心季慧敏副校长、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相关学科教研员、各小学教学校长及各小学骨干教师。

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中华附小四楼多功能室举行,活动由陶行知学校方艳老师主持。

第一节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袁君侠老师执教的《网络新世界》。袁老师从大家熟悉的人工智能助手“小爱”导入,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们感受到网络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运行模式,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

第二节是南京市陶行知学校严芳老师执教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严老师围绕“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明白了中国人民逐步享有了政治权、受教育权以及土地所有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人民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课是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陈蕾老师执教的《多元文化 多元魅力》。陈老师从学校的特色——武术导入,指导学生根据研学单从舞蹈、礼仪、建筑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们知道了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生活方式都是多元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感受到多元的文化,多样的魅力。

课后,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陈桂萍校长进行了点评。她指出教学要以素养为纲,生活为源,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本次执教的三位老师都体现了很高的素养,三节课都有明确的政治站位,都设置了探究性活动,都体现了学科的价值追求。同时,陈校长也对三节课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课堂上可以精简内容,教授和学生关联度更好的内容;课堂教学要“聚焦”,不求深,但求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在探究性活动时可以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中华附小报告厅举行,活动由中华附小时珠平主任主持。

第一节课是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校长季锋老师执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季校长以读促学,课堂教学紧扣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特点,生动地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把握文字懂情节,感受人物靠细节。

第二节课是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赵爱珍老师执教的《手指》。赵校长从《手指》这篇课文幽默、风趣的行文风格入手,借助等音乐、漫画教学支架,巧妙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和个人的生活经验体味课文语言的趣味和意味,真正实现了读写结合。

第三节课是南京市特级教师、南京市华山路小学校长刘荃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刘校长循循善诱,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而后抓住课文中的转折性构段,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一喜一忧之间,对比之中,让读者产生紧迫感、危机感。

课后,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特级教师刘红老师进行了点评。她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对三位执教老师的素养高度赞扬,他们真实地展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刘红老师提出了两个关键词——“儿童生活”“学科实践”,她认为,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出发,学科素养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

信息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中华附小计算机教室举行,活动由建邺区信息教研员汪俊老师主持。

第一节课是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建邺区优秀青年教师陈珍老师执教的《探数字身份,解编码规则》。这节课陈老师主要通过教师的数字身份以及三个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生活中的数字身份。三个任务都注重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学以致用。

第二节课是新城小学南校区、建邺区优秀青年教师王宁琳老师执教的《我的数字身份》。本节课,王老师创设了“制作图书卡”这一学习情境,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不断为学生创造新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节课是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江苏省特级教师李有翔老师执教的《探秘“一笔画”》。本节课按照“生活体验”——“规律探究”——“算法描述”——“程序验证”——“应用拓展”五个环节展开。选择了处理“图”较为直观的Python语言进行程序的验证,实现从原理到程序的迁移,让学生体会了算法的优势。

课后,建邺区信息教研员汪俊老师和南京市信息学科带头人薛元虎老师对本次活动及三节课进行了点评。他们都称赞两位年轻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执教了《我的数字身份》这一课,课堂教学仔细严谨,有趣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李特的课行如流水,从教学形式上来说要注重具象内容和抽象内容的关系与平衡,在教学内容上兼顾三个层次的要求,引导从多个方面熟悉程序,在推导数学原理的过程中,采用类似科学课程中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这是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一种实践。

本次活动立足于“双新”“双减”的背景,强化学科实践,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积极建立并加强儿童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发展儿童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学习生活,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有效范例。(撰稿:汤德丽、高燕、曹婷婷  编辑:周志杰  审核:胡江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