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中华附小成功开展“追光”德育名师工作坊第一次活动

来源:中华附小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10-30

2023年10月26日,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南京市华山路小学、南京市江东门小学的德育工作者们聚集在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四楼会议室参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儿童品格生长”——张曦娴、倪卫娟、赵雯“追光”德育名师工作坊本学期第一次活动,围绕“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儿童品格生长”共同让传统文化助力儿童品格成长。

一双筷子蕴含着多少中国元素?承载着多少中华文明?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汤德丽老师执教的《筷子情 中国心》就是在这双筷子的“执起放下”中让我们深刻感悟它的力量和意义。“识筷”知寓意:天圆地方、七情六欲、身份地位; “用筷”学礼仪:家世教养、尊重理解、禁忌习俗;“送筷”寄祝福:团结力量、美好祝愿、爱的传递。一双筷子,串起小家与大家,大爱与美德,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南京市华山路小学的赵丽媛老师就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特色活动上台与老师们做了交流与分享。随后,赵老师围绕本次活动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进行展开。从学校概况、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实践、传统节日特色活动实践、儿童养德价值初探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赵老师指出,在学校德育活动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文化自信,是德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她还强调,在学校德育活动中,要满足两个前提:一是注重遵循学生的生长规律及心理发展规律,二是注重凸显生本取向,以生为本的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学生心中播种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待到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学生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增强文化自信,勇担新时代接班人的使命,不断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致远外小的孙晶晶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品格生长:为儿童的幸福生活奠基——基于传统文化视阈下儿童品格生长的实践探索》专题讲座。孙老师让学生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养成好习惯,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打好精彩的人生底色,为他们成为德行高尚、学识渊博、奋发向上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与创造精神与儿童品格提升相结合,提高儿童的文化品质。她还尝试优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土壤中成长。优化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优化师生关系、优化班级环境、优化家庭与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创设。并通过吹响奋斗号角、渗透经典的国学、借助学科的优势、开展多彩的活动这几种形式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品格提升保驾护航。

江东门小学的王雪婷老师带来讲座《不忘本来,浸润童心》,王老师先揭示题目的含义: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出处,不忘源头,中华文化的“本来”,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做到了不忘本来。接着,她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总体目标和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线德育工作者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最后,王老师介绍了在德育实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环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方法,让学生的品格更好地成长。

接着,各个学校的老师们交流了今天的收获与想法。

中华附小的曹婷婷老师表示在今天的活动中受益匪浅,她围绕汤老师“筷子情,中国心”的主题班会说了她的心得体会:汤老师的班队课从筷子文化、筷子的禁忌、筷子的寓意三个方面展开,她从我们每个国人会用的筷子入手,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给学生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班队课。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课前收集的关于筷子的资料,孩子们从筷子的形状、长短、材质、姿势分别讲述了我们每天使用的筷子所包含着的大学问、大文化,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另外,汤老师这节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段特点,利用游戏、视频、儿歌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探索筷子,学生积极活泼,课堂参与度高。总的来说,这是一堂生动的、富有知识性的班队课。

致远外小的王潇潇老师认为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同学们对于筷子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精神的热爱。在课堂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求知欲。从筷子之美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体现了课堂之美。

江东门小学的马武悦老师认为一双小小的筷子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筷子是我们每天都要见面的用餐工具,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本节课取材于生活,着眼于中华文化的传承,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活动有趣味。汤老师开篇以视频导入,介绍筷子的起源,点明筷子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物品。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筷子的特殊含义。在课堂末尾,与筷子相关的视频、歌谣、小游戏相结合,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深化了对筷子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活动最后,坊主张曦娴老师做了本次德育活动的总结。她表达了对承办学校的感谢,谢谢台前幕后以及认真准备班会课、讲座内容的老师,并希望“追光”德育名师工作坊的老师们能够坚守初心,坚持自己对于德育工作的这份用心,相信我们的工作坊能够成为引领学生的灯塔。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儿童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和支持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儿童品格生长”——张曦娴、倪卫娟、赵雯“追光”德育名师工作坊第一次活动圆满结束,期待老师们能够带来更多精彩的课堂和内容。(撰稿:杨钱 编辑:周志杰 审核:胡江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