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中华附小“中华·春”劳动问学周之“剪纸非遗进校园”

来源:中华附小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4-30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其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四年级学生在进行“中华·春”劳动问学周之“剪鸟折花巧手忙”主题活动中提出:“能不用画线稿进行剪纸吗?”“树枝怎么剪?”“怎样能将喜鹊窝剪出来?”等问题。项目组老师通过多渠道寻访,邀请到了中国儿童画形象大使、著名德艺双馨艺术教育家、剪纸非遗传承人吕敏老师。吕老师欣然应允,四月份特意挤出了三个下午的时间,义务为学生们开展了三场深入浅出的高质量指导课。她将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瑰宝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方寸之间感受中华剪纸艺术的魅力,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薪火相传。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吕老师从剪纸的历史渊源、欣赏经典作品,到学习基本剪纸技法、亲手创作,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深入认识了这项传统艺术。

吕老师巧妙地将剪纸与道德与法治、美术、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让非遗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此次活动得到了社区志愿者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他们与孩子一同体验剪纸乐趣,加强了学校与社区在非遗传承中的紧密联系。社区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更是增进跨代交流,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社区氛围。

为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在四年级进行了“剪纸”劳动技能比赛,也是对吕老师教授的剪纸技巧后的一次检验。鼓励孩子们在三年级劳动课学习画线稿剪纸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徒手创作。比赛中,孩子们全神贯注,手持剪刀,细心裁剪,一幅幅或精细繁复、或简约灵动的作品诞生于他们的手中,展现出无限的创新力与艺术才华,创作出富有个性、充满童趣的剪纸作品。

此次活动是“春华秋实”课程中在非遗教育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是一次艺术的熏陶,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领略非遗之美,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种子,提升文化自信。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好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

(撰稿:沈军   编辑:周志杰   审核:胡江碧)

TOP